唐初八 作品

第284章 大人走的人情不要算到孩子身上(第2頁)

  於是,隨口胡扯:“可能是我家比較奇怪,也可能是因為家裡就我一個孩子。

  從小到大啊,我逢年過節收到的紅封,我爹我娘都不會沒收的。

  他們會先讓我自己數清楚數目,然後再把紅封交給他們,由他們幫我攢著,等我什麼時候有需要了,再找他們拿。

  每次有人給了紅封或是我找他們拿了銀錢,他們都會讓我自己記賬,說是我的錢,我心裡得有數。”

  話說到這,安小暖低頭看了看三丫,笑道:“所以啊,到了大寶二寶和三丫這裡,我也是一樣的。

  每個孩子得了多少紅封,我都讓他們自己記賬,然後再給他們攢著。

  一來,能讓他們對銀錢有點概念,二來,也能培養他們算賬的能力。

  這第三嘛,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得有自己的錢,自己有錢,心裡才能不慌呀。”

  安小暖摸了摸三丫的腦袋,一臉寵溺:“雖說孩子們的錢不多,一年也就進賬那幾十個銅板。

  可如果他們能忍得住不亂花,經年累月的攢下來,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了,那筆錢也能給他們添點小物件兒。

  再不濟,到了他們成親的時候,置辦點鍋碗瓢盆或喜被蚊帳什麼的,總歸夠了。”

  “你這麼一說,其實也有道理。

  攢下多少錢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能學到什麼,養成什麼習慣。”

  林大娘算是村裡比較開明的人了,接受能力也很強。

  聽完安小暖的話,她不僅羨慕安小暖能有這樣好的一對父母,也為大寶二寶和三丫感到高興。

  因為這樣好的母親,現在輪到大寶二寶和三丫擁有了。

  不過話回來,再如何開明,這心裡頭也有一筆賬。

  她看著安小暖,問道:“收回來的紅封必須要比給出去的紅封多才行吧?

  要不然連支出都沒辦法填平,這不就是拿家裡的錢給孩子們當零用嗎?”

  在林大娘看來,如果支出了一百文的紅封,卻收回一百五十文,那多出來的五十文平均分給孩子們當零用,倒沒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