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央 作品
24.第 24 章 遇刺(第2頁)
這樣的人,會突然轉了性子嗎
“據說,王上特意趕去長安,是要向那大唐太女請教後世之事王上不希望這次談話的內容被我等知曉。”
這個理由,其實也算正當。
畢竟,秦國國祚是如何終結的,這等消息是他們這些臣子能夠聽的嗎
秦國往後有哪些可以抓住的機遇,日後發展局勢如何,這些消息自然也該掌握在王上的手中。至於王上願意讓他們這些臣子知道多少,就看日後他們是否得用了。
若秦王僅僅只是去了長安與大唐太女密談,秦國大臣們倒不至於浮想聯翩。
真正引起他們遐想的,一是秦王派人去給李令月修大宅子,二是秦王特意命人到王宮中取明月之珠。
往日秦王在一應事務上都是公事公辦,秦國大臣們何時見他們的王上這般體貼過尤其王上竟還知道拿著珠寶去討女子歡心了,實在是前所未有之事。
秦王尚未立後,他與那大唐太女都正當妙齡,二人在一處相處數日自然由不得秦國大臣們不多想。
若不是那大唐太女是後世之人,又註定要回歸大唐,其實,她與秦王倒也算般配。
可惜這一對註定成不了,秦國大臣們即便有什麼想頭,也只開了個頭,便岔到了別處去。
“呂相,王上那兒究竟是個什麼打算,你可知曉”
有人專程上門拜訪呂不韋,準備探一探呂不韋的口風,卻見呂不韋在處理完分內的工作之後,已然開始在庭院內悠閒漫步。
呂不韋別過頭,看了那人一眼“王上的想法,又豈是我等可以任意揣度的辦好自己手頭的事,別的就放寬心吧。”
“呂相,您身為相邦,如今更是該大有作為的時候,怎麼這般懈怠這可不像往日的您吶”來人對呂不韋的態度深感不解。
呂不韋卻苦笑著搖了搖頭。
他雖領著相邦之職,在朝中位份極尊,但處境卻有些尷尬他並不那麼得秦王信任。
秦王雖未剝奪他的權力,但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秦王顯然更願意用別人,比如昌平君羋啟和大臣王綰。
在嫪毐之亂中,羋啟便提前得了秦王的命令,為秦王佈置精兵,伏擊嫪毐,而呂不韋對此卻毫不知情。
如果說在嫪毐之事上,秦王不通知呂不韋,是因為嫪毐與呂不韋關係匪淺,呂不韋需要避嫌。那麼近日,秦王在從大唐太女口中得知了後世諸多事宜之後,卻沒有將這些事拿來與呂不韋商討,反而是王綰受到召見的次數更多。
這些細節,足以讓呂不韋看清某些事實權力的重心,已漸漸從他的手中分離了出去。
呂不韋枯坐了一宿,第二日便下定了決心。
他是時候該主動找秦王請辭相位了。
心有不甘麼那是必然的,他從一介商賈走到今日,又有哪一步是容易的
可他若不想礙著秦王的眼,若他還想保全一家老小,及時抽身才是明智之舉。
因此,這回秦王去了長安,數日不歸,其他大臣們都在探聽消息的時候,呂不韋府上卻是一派平靜。
他甚至連正在編纂的呂氏春秋都停了下來,要知道,他從前看重此書的程度僅次於政務。
呂不韋對著那找上門的人道“王上願意讓我們知曉的事,自會告知我們。若是王上不願讓我們知曉,打探太多,反而惹得對方反感。”
他隱隱能夠感覺到,秦王這次出行並非臨時起意,而是籌謀著什麼,可他不會去深究。
“沒想到,身為謀國商人的呂相,有朝一日竟也會變得這般膽小”
“讓你們失望了。”呂不韋神色巋然不動,絲毫沒有要為自己辯駁的意思。
那人拂袖而去,呂不韋也未曾挽留。
他對守門的下僕道“即日起,我們府上便閉門謝客吧。”
那下僕不明就裡,聽得呂不韋此言,顯然有些不知所措“若是老爺的門客前來,老爺也不見嗎”
呂不韋權傾朝野之時,養了許多門客。正是這些門客,幫他蒐羅百家典籍,編纂呂氏春秋。
然而此刻,他既然決定淡出朝堂,這些便也用不上了。
呂不韋神色恍惚了一瞬,似乎是在回味自己那些輝煌的歲月,待回過神來,他眼中的光芒也跟著沉寂了下去。
“不見。”
門客們選擇追隨呂不韋,都是為了各自的前程。待他們發現跟隨呂不韋沒有前程可期之時,自然便會離開。
果然,不過幾日功夫,呂不韋的門客們便三三兩兩地散去,另謀出路。
好不容易傍上呂不韋大腿,卻很快又瀕臨“失業”的李斯,在呂不韋為他們這些門客的房舍中長吁短嘆。
他本為楚吏,卻因不甘碌碌無為,而去找荀子拜師。
學成後,他覺得自己或可在秦國大有作為,便選擇入秦,併成為了秦相呂不韋的門客。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呂不韋頗為欣賞李斯的才華,決定找機會將他推薦給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