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中狀元(第3頁)
軍隊內部到底還是更傾向於以實力定勝負,所以比起文人這邊嚴重的反對女子科舉之風,軍隊裡的男女兵相處起來倒是意外地和諧。
不過今日殿試問的不是有關這方面的問題,而是前年女帝陛下所提出的,屯田養兵制。
簡單來說就是讓軍隊在空閒時間自己組織士兵開墾田地種植糧食來養活自己,以減輕朝廷的財政負擔。
畢竟現如今溯朝總體算是和平的,外無大的戰事,內亂雖有,但一般剛起就被女帝陛下以雷霆之勢給鎮壓下去,根本掀不起什麼太大風浪,所以不少軍隊都閒賦在那,又不能將其解散掉,以至於每年要損耗的軍餉都相當大,時間久了對國庫也是一個負擔。
因而女帝才會提出這個法子來。
對此,朝中有人覺得不妥,屯田養兵會令軍隊擁有自我供養能力,若是哪日他們起了反心,那就是造成國家動亂分裂的禍端。
也有人贊成,雖說它具備一定風險,但也有其優點,只要規定好屯田數量,控制在一個度內,其實此舉並非不可行,也能減輕朝廷養兵的負擔。
與別人不同,池梨在其中看出了一點端倪。
當朝女帝,似乎並不是一個主和派吧?
甚至對方還擁有著常人所不能及的野心,從以前種種細節處其實也能看出來,女帝陛下稱帝之後所追求的不僅僅是掌控整個溯朝的最高權柄,她似乎還有繼續對外擴張之意。
只是她現如今上位時間尚短,即便有什麼心思,也不好太過急切表露,只能先一點點累積權勢,待以後時機成熟再實行。
改革軍隊是其中之一,通過允許女子科舉來加強自己的權勢也是其中之一,在池梨所看不見的地方,她恐怕還做了諸多籌謀。
然而這些都是以後的事,現在與池梨關係不大。
她收斂發散出去的心神,開始專心答題,對於女帝提倡的屯田養兵制,池梨贊成,又不完全贊成,這種制度的優缺點都挺明顯的,它可以作為一時急用,但不能長久如此,否則確實有很大可能發展成反對派所嚴的那樣,造成國家內部分裂與動盪。
若上位者是個如當今女帝一般殺伐果斷又有手腕的人還好,怕就怕哪任皇帝壓不住那日漸壯大又不受管控的軍隊,那這把雙刃劍必定會在多年後飛回來狠狠扎向他們,屆時局勢可就不受控制了。
所以在實行屯田養兵制的同時,其實也能另外發展國家經濟,等被暫緩的國庫逐漸豐盈起來之後,便將軍隊囤積的田地收回來,恢復由國庫供養軍隊的舊例,這樣既能保證朝廷對軍隊的掌控不衰弱,也能避免國庫逐漸被軍隊拖垮,同時朝廷還能多一大批田,不管怎麼處置這些田地,最終都能為朝廷增添一筆收入。
池梨的這個提議不可為不陰險,看似完全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但其實她是在避免以後引發的更大的問題。
實際上是在將隱患消除在剛開始的時候,所以說到底,她還是在為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考慮。
因為不管國家如何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只有保證其一直持續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下,才能讓百姓們繼續安生地過日子。
除去軍隊改革,另外兩題則問了比較常規的民生與經濟。
這兩樣其實是分不開了,然而作為被分開來的兩道題,它們所提問的側重點卻不同,是需要考生自己斟酌好角度去作答。
池梨埋頭答題時能夠感覺到頭頂上有一道充滿了打量的威嚴視線落在她身上,若換一個心裡承受能力弱點的人,此時恐怕已經有些慌亂了,但她其實並不受凡間帝王的這種威勢影響,所以倒也沒什麼太大反應。
真要論威勢強大與否,她前前任飼主才是她所見過的人中最強的。
不對,對方是神仙,不算人。
殿試只考一天,然而就這一天,還是讓很多人覺得考完後比九日會試都累,可能是因為考試環境過於嚴肅,加上還有個未來的,能夠掌控他們的生殺予奪的頂頭上司在親自監考,所以無形中給了大家很大壓力的緣故吧。
“這回是真的不用再考試了。”
一出皇宮大門,瞧見等了自己不知道多久的父親,池梨疲憊地笑著道。
池秀才只輕拍女兒肩膀,沒說話,一路領著她回客棧去。
幾日後,參與殿試的學子們再一次被宣詔入殿,他們整整齊齊地排成一個方陣,在滿朝文武的矚目下跪在下方,等待女帝宣佈最終的結果。
“宣:池梨,孟正青,姚詠志,上前覲見。”
收到陛下的眼神示意,太監總管轉身以高昂的嗓音點出諸多學子中的三人。
著三位被點到名字的都是會試前十名,其中孟子青乃是會試第二,姚詠志則是會試第五,池梨會試第八。
不管他們之前在會試裡考了多少名,反正當他們被從一堆人裡點出來時,就已經明明白白地向眾人宣告了他們的身份,一甲前三!
唯一有區別的就是看誰是狀元榜樣與探花了。
大家心底各有猜測,但最終如何還是得看女帝意願,所以眾人皆屏息斂目,等待陛下的最終決定。
女帝司昭綾其實早已決定好了,或者說,當池梨的名字出現在會試前十時,這一切就早已註定。
所以她也懶得吊人胃口,直接給了內閣大學士一個眼神,對方會意,展開手中早已擬定的詔書,肅聲宣讀:“奉天承運……封溯薪三年南淮府學子池梨為一甲狀元,賜進士及第,同賜從六品翰林院修撰……孟正青為一甲榜眼,賜進士及第,同賜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封……姚詠志為一甲探花,賜進士及第,同賜正七品翰林院編修,欽此。”
“臣等叩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池梨三人一同跪下,對著女帝行大禮,隨後他們就被一位禮部官員帶走,要去換一身進士禮服,然後頭頂簪花,去跨馬遊街了。
當騎著高頭大馬走出皇城大門時,池梨還能隱約聽見身後那位原本的會試第一,現如今的殿試第四的傳臚在高聲唱名,宣讀每一位進士的名次。
從二甲次位讀到三甲末位,一共三百多個名字,喊完這嗓子眼必定得啞上幾日。
池梨看出來了,這位第一名恐怕得罪了女帝,也不知道是因為他殿試時的作答讓女帝不滿,還是有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