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還債 作品
第521章 扼殺萌芽
即便是種地。
慶人的效率也是低下的。
即便大慶不缺牛馬,基本都能用上大牲口種地。
可一個人能伺候的地,終究有限。
一戶人家,基本十五畝地左右。
若風調雨順的話,一戶人家一年基本要吃掉十畝地的產出。
還要繳納稅款。
好在家裡一年能種兩茬地。
但一年的產出,終究也是有限的。
糧食的價格,官府永遠不會允許高了。
這是風調雨順,大慶的一戶人家,吃一半賣一半。
若遇到災年。
就很難說了。
大慶抵禦風險的能力,有些過於低下。
而這。
基本也是封建皇朝的常態。
遼東的糧食夠用,也不夠用。
主要是遼地能吃的肉食,足夠的多。
而且如今高麗大部分的糧食稅收,基本都會歸於遼地。
那個高麗的太上皇。
終究是遼地出去的兵。
而且還有一個關鍵。
就是遼地紙券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廣。
而朝廷的那些官員,似乎並不在乎這種貨幣。
更準確的說。
是朝廷官員不覺得這紙券能有什麼問題。
影響不到大慶的腹地。
甚至朝廷還有人建議,學著遼地發行紙券。
但被太子擱置了。
而且關於田畝,還有個很關鍵的問題。
“大哥,朝廷發佈政令,均分田畝。”
“看似每戶都給十五畝地,可北方的十五畝,跟南方的十五畝,不是一個十五畝。”
秦風也說出了問題所在。
“晉地的一畝,相當於京都的一畝二。”
還有話秦風沒說。
遼地的一畝,相當於京都的一畝五。
可名義上,都是一畝。
大慶的稅收是靠地來收,一畝地的稅收是固定的。
可地都不一樣,糧食產的肯定有多有少。
繳納的稅如何算?
只是秦標卻點了點頭。
“這事兒孤早就知曉。”
“晉地的田畝,才是最為正常的衡量標準。”
“南方地少人多,南朝時地主為了彰顯地多好聽,便不斷的偷偷減少一畝地的標準。”
“每過個十年減一點,逐漸也就成了現在的樣子。”
“江南的十二畝地,才是正常的十畝。”
這就是親民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