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還債 作品
第518章 寧人去了遼地,就不想走了
遼地已從盛產煤礦鐵器,到如今的物產豐富。
寧地想到要差上許多。
遼地是平原。
寧地卻多山。
用來防守北胡,多山自然是好防守。
但也會限制住發展。
山地不方便種地,好在山坡比較平緩,還能放牧。
加上離北胡近,已經擁有朵顏三衛。
寧地的畜牧水平,放眼大慶是極高的。
北胡與大慶,遊牧與農耕。
如今本該屬於農耕的大慶,放牧水平不差。
相應的。
以遊牧為主的北胡,許多牧場也都化作了耕地。
千餘年的相互爭鬥,終究促成了相互之間的學習。
再加上曾經的北胡,佔領過這片土地,也趁機讓許多慶人,知曉了許多放牧的知識。
當年的慶皇。
就是給地主家放牛的。
寧地的畜牧知識,還是蠻重要的。
只是秦標如此言說,秦棣覺得還不如不說。
向大慶運送牛羊沒問題。
這也方便互通有無。
只是有一點。
寧地每年放牧的牛羊,也終究是有限的。
秦標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很乾脆。
“封國自治,多會人口暴漲。”
“秦地如此,晉地如此,寧地也如此。”
“寧地的人口,快要多到寧地無法承受了吧。”
毫無疑問。
從人口暴增上來看。
慶皇當年讓藩王治理地方的政策,毫無疑問都是正確的。
放眼北方。
也就藩王們的封國內,百姓生活水平能達到溫飽。
至於官員治理的地方,那簡直就是亂糟糟一片。
也難怪秦標如今會更信任兄弟,而不是那群外人。
封國之內,除了遼地出了意外。
其他封國發展都很好。
當初老五造反,也是有底氣的。
這個底氣,就是晉地是整個北方人口最多,也最為繁榮的地方。
甚至晉地當年人滿為患,慶皇不得不遷走一些晉地百姓。
民間還有大槐樹移民之說。
晉地如此,秦地如此。
寧地自然也如此。
藩王是真的把百姓當做子民看待,生活得好了,人口自然會增長。
寧王秦棣笑得有些尷尬。
“人是有些多,牧場也的確不太夠。”
秦棣有些尷尬。
若嚴格按照大慶的人口的土地劃分來看的話。
寧地明顯的人多地少。
建國時分配的土地,已經不適用於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