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呦九 作品

第 109 章 孩子們(2)

    三個孩子自己去京都,大人們免不了擔心。於是不僅一路上打點好了,還一個個單獨叫過去談了話。跟孫晴霄說的是“不做縮頭鳥”,跟雁雁和瑩姐兒說的是“天大地大,只管隨心展翅。”
 

    說完了,將人送走,大人們又忙活自己的,一塊笑著騎馬回城。
 

    雁雁瞧了一眼就笑著道“她們如今越發隨性了。”
 

    孫晴霄“折姨母今日跑在第一個,可見騎術精湛了許多。”
 

    剛到閩南的時候,她的騎術是最差的。後頭卻喜歡上了騎馬,跟素膳姨母兩人日日騎馬去茶園裡,便練就了一身騎術。
 

    瑩姐兒頗為認同的點了點頭,而後轉著眼珠子問雁雁,賊兮兮的問“孫姨母叮囑你什麼沒有”
 

    雁雁便輕聲道“叮囑了,讓我和阿隼哥路過丹陽的時候,去拜會孫家的外祖父外祖母。”
 

    瑩姐兒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我就說嘛,咱們這一次本可以繞開丹陽,卻又沒有繞開,想來是孫姨母交代去孫家了。”
 

    她唏噓道“孫姨母的脾氣真好,若是我當年父母不肯來京都接我回家的時候,我就默認斷親了。”
 

    雁雁“孫家外祖父外祖母一年比一年衰老,寫的信一次比一次可憐,姨母心裡對父母還是心軟的,她說若是我們不去看望,她心裡記掛著反而不好,我們代她去看了,她心裡便放心,也就不記掛著了只當謝前面十五年他們的恩情。”
 

    父母與子女,也是一場博弈,最後只看誰更重情重義。
 

    很顯然,姨母因為被養育過的十五年妥協了。
 

    於是等到了丹陽,去見到孫家兩老,孫晴霄和雁雁都畢恭畢敬的磕了頭,問候兩位老人家的身體,見一切都好,便不多留,再次磕了頭就走。兩個老人家倒是激動得很,卻又不好留人,只能乾巴巴的送人離開。
 

    一行人往門口走,還碰見了孫家的其他人。孫家大夫人明顯是有備而來,見了三人巴結得很,句句都捧著,還要拉著三人留下住。
 

    孫家父母臉色很不好,但卻並不說話,只看向孫晴霄和雁雁。
 

    孫晴霄心中不滿,頂在前頭婉拒,溫和有禮卻又不帶遲疑的要走,笑著道“行程本就緊,一路上都走的官道,住的驛站,耽誤不得。”
 

    這一句話,便讓孫家大夫人沒了辦法,這才讓開,只最後還是不顧臉皮的問起雁雁和他的婚事,想要保婚。又看向瑩姐兒,諂媚的道“瑩姐兒,我家有個侄兒,已經中了秀才,很是不錯”
 

    孫家父母聽到這裡才覺得真沒臉沒皮,再聽不下去,於是站出來攔住孫家大夫人,繼而送三個孩子離開。
 

    瑩姐兒看得瞠目結舌,等出了門後感慨道“當年的丹陽孫家,何等的風光,如今不僅門庭換了此等狹窄的小巷,破敗不堪,人也失了骨氣。”
 

    孫晴霄“世家起起落落,都是尋常只是孫家敗落得這般快,骨氣這般弱,從幾十年前卻能看見影。”
 

    這話
 

    的意思雁雁和瑩姐兒都懂。當年孫家父母因為孫家開始衰敗,便跟京都的勳國公府聯姻,將孫姨母送去做了繼室。後來姨母的女兒去世了,姨母昏昏沉沉好幾年,受勳國公府人欺負,孫家人都沒有管過,甚至於後來勳國公府被抄家,姨母在京都等了三月,都沒有收到一封來自孫家的信。
 

    雁雁譏諷,“也是,這般的人家,能有什麼骨氣”
 

    當年她們從京都到閩南,特意繞開了丹陽。但一路上卻並未遮掩消息,孫家人要是打聽,還是能去路上一敘的。可即便是去了閩南之後,孫家也沒人來探望過。直到兩年後才由孫家父母寫了信,送了節禮過來。
 

    瑩姐兒“可孫姨母也沒有收過節禮,都退了回去。”
 

    雁雁就沉默了一會,“雖然一直沒收,但聽聞孫家敗落了,她心裡還是牽掛父母的。”
 

    孫晴霄寬慰道“這些都是前塵往事了,如今只看誰以後過得更好姨母現在過得就很好。”
 

    他揮馬鞭,溫和道“走,咱們還要去玉家拜會呢。”
 

    既然到了丹陽,那肯定是要去拜訪玉家的。玉岫姨母也是他們的長輩。
 

    因之前就遞了帖子的,所以玉家早早的就差了家中子弟在門口等候,見了三人連忙上前打招呼,問道“可是孫家和刕家的兄妹”
 

    孫晴霄“正是。”
 

    玉家子弟笑著道“可等到你們了。”
 

    玉家門庭比之幾年前更甚,但即便來的是三個小輩,該來的人也都到了,給足了臉面。
 

    等到要走時,玉岫的父母拉著瑩姐兒道“咱們論起來,是實打實的親戚,是自家孩子,往後可要常來常往。”
 

    瑩姐兒“是,等我們從京都回來,定然還會過來看望您。”
 

    玉岫母親便開玩笑似的道“你這般的好姑娘,我是見了就心喜,若你不嫌棄,便從我家兒郎裡面選一個回家去吧若是你喜歡我家,也可選一個留下來。”
 

    瑩姐兒面色一僵,而後笑著道“您可別嚇唬我。”
 

    立刻頭也不回的走了。
 

    等走遠了,雁雁悶笑,道“這是你嫁,你娶,都可以”
 

    真是大手筆。
 

    孫晴霄也好笑“選了嫡出的,有出息的,便嫁過去。選了庶出的,或者嫡幼的,也能入贅玉家所圖很大啊。”
 

    瑩姐兒“哎,真煩人。”
 

    孫晴霄“瑩姐兒,你這回去京都怕是也逃不掉此類的事情。”
 

    瑩姐兒“還好,若是真煩人,我就回閩南。”
 

    雁雁“還是不用那麼快回去的,京都的風景咱們也沒怎麼看過吧”
 

    應該也看過一些,但都是孩子時候的事情了,並不記得太清楚。
 

    因有了這麼一樁事開頭,三人便回憶起了京都的事情。雁雁道“我和阿隼哥是從慈幼院去姨母家的,後來的事情記得一些,但是之前卻真的沒有印象了。”
 

    這是好事。
 

    瑩姐兒“想來
 

    你們被送去慈幼院是之前遭了罪的。”
 

    將遭罪的事情忘記,不是一件壞事。
 

    這倒是的。雁雁笑著道aaadquo從那之後,都是好事。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瑩姐兒記事早,倒是記得不少。她慢吞吞回憶道“我記得,我碰見了大伯母。”
 

    她是從那時候開始記事的。
 

    “後來,我跟川哥兒,升哥兒經常去大伯母的書房裡玩,但大伯母獨獨偏愛我。我就更愛去了。”
 

    孫晴霄其實挺好奇的,“川哥兒當時還說折姨母並不親近他”
 

    瑩姐兒沉默了一瞬,而後點了點頭,“算不得不親近,但確實沒有待他如同待我好。”
 

    她想了想,道“我覺得,還是因著眼緣二字。有些人,天生就是沒有眼緣的。”
 

    等九月份進了京,川哥兒遺憾和失落折綰並沒有回來時,瑩姐兒卻換了說辭,“大伯母太忙了,且太后沒有懿旨發話,她不能回來的。”
 

    川哥兒沉默了一瞬,沒有說話。他只是嘆息道“我接到你們的來信,失落了很久,但又想,會不會母親在你們臨走時選擇來京都,這會子你們到了,她也到了。”
 

    瑩姐兒打哈哈,“她是真的不能回,不然趁著此次回京,她也有其他的人掛念。她的姨娘,還有玉岫姑母,丹崖姐姐京都的人,她還是牽掛著的。”
 

    “只是實在是沒有空嘛。”
 

    她笑著道“你還不知道吧朝廷好像是要開海禁了,閩南的茶葉到時候賣得更好,這種時候,她怎麼回來”
 

    川哥兒這才心裡舒服一些,但還是道“若是你成婚,母親能不回來”
 

    瑩姐兒就訕訕笑,“你說這個做什麼。”
 

    川哥兒不說話了,只是過了一會兒,他帶著三人一邊走一邊輕聲道“那母親也不回來看看父親”
 

    瑩姐兒便有些不客氣起來,“事事兩難全,何況是忠孝兩字大伯母是替太后去寺廟為陛下和蒼生祈福的。”
 

    川哥兒便吶吶道“你急什麼,我也沒說什麼。”
 

    他問,“你呢你們三個人還走嗎”
 

    瑩姐兒“自然是走的。”
 

    孫晴霄也出聲道“我還有學業未完。”
 

    雁雁“我姨母在閩南,自當回去的。”
 

    升哥兒倒是一直沒有說話,等眾人說完之後才跟瑩姐兒道“阿孃也跟著我和川哥兒去城門口等了你們幾日,只是一直沒有等到,還得了風寒。今日頭疼起不來,這才沒有去接你。”
 

    瑩姐兒眼眶紅起來,“我先去看看阿孃。”
 

    升哥兒搖搖頭,“先去見祖母才對。”
 

    這是規矩。
 

    瑩姐兒只好去見祖母。五年不見,趙氏卻好像老了十歲一般。見了三人,喜惡明顯得很,直接略過雁雁和孫晴霄,只拉著瑩姐兒哭。
 

    雁雁笑著坐在一邊靜靜的喝茶,跟孫晴霄小聲道“這是咱們那邊的大紅袍。”
 

    孫晴霄低聲笑了笑,“是。”
 

    趙氏已經哭得淚眼朦朧了,“瑩姐兒,我是想你得很,也想你父親,可他是個狠心的,都不肯回京來。”
 

    瑩姐兒寬慰起來,“父親忙得很,即便是我去他那邊,他也是常日不在家的。”
 

    趙氏“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過得苦巴巴我的兒喲”
 

    瑩姐兒嘆息,等好不容易將人哄住了,這才道“祖母,孫女還要去拜見其他長輩,晚間再回來陪你。”
 

    趙氏捨不得,卻也有其他人在,只好道“你快去快回。”
 

    孫晴霄和雁雁趁機提出歸家,便要先走。川哥兒“客院都收拾好了,你們住在這裡就好。”
 

    孫晴霄卻要帶雁雁回去,“姨母在京都也是有院子的,常日有人收拾,並不髒亂。”
 

    又道“咱們兄弟,我也不糊弄你住日還好,住個三月半載的卻不合適,不如自家自在。”
 

    升哥兒笑著道“這是真沒有把我們當外人,行,你們且回去,等空閒了,我去孫家看你們。”
 

    川哥兒便送他們離去,升哥兒跟著瑩姐兒回三房。宋玥娘已經翹首以盼了。等見了瑩姐兒,她還沒說話,眼淚便流了出來,抱著瑩姐兒哭,“你這個小孽障,真是狠心。”
 

    瑩姐兒心酸,輕聲喊,“阿孃。”
 

    宋玥娘“哎”
 

    她拉著女兒進門,一定要摟在懷裡,“六年了你都不回來看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