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終局(第2頁)

 倒不是難受,蕭紹挺溫柔,沒出血沒受傷,躺了三天便大好了,可戚晏硬是被陛下按著,躺了小半個月。

 蕭紹主要是心虛。

 他雖然不信怪力亂神吧,可一個四四方方,長得奇形怪狀的小東西在眼前飛了這麼久,他還是心有顧慮,萬一這不起眼的小傢伙真有什麼古怪的本領,他得為將來考慮。

 於是在本就離譜的基礎上,強行將劇情收回來了一點。

 半個月後,當科進士們排名一般的外調的外調,分派的分派,剩下優中選優,最拔尖的幾個,則入了翰林院做庶吉士。

 戚晏也在此列。

 按照慣例,翰林院無權卻清貴,要登臺入閣,就得先入翰林,耐著寂寞專研上兩年聖賢書,再考慮升遷調遣,之前中進士,也是這套流程。

 時隔數年,重回故地,周遭景物陌生又熟悉,他整理書稿,讀典籍,寫策論,那顆不時隱痛的心便在松墨之間日益平

 緩,日子適宜安閒,頗有幾分修行問道的雅緻。

 ——而打破雅緻的,是時不時來巡視的皇帝陛下。

 蕭紹批奏章批的苦不堪言,只想立馬將戚晏調進文淵閣,光明正大的幫他看摺子,但流程還是要走的,如今小探花在宮外,不能時時見著,蕭紹就借巡視之名,行竊玉之事。

 每每這時,蕭紹就先和掌院扯些有的沒得,什麼孔孟老莊,聖人文章,一副求學若渴,努力專研的樣子,可藉著書桌的遮擋,卻偷偷去碰小探花的腿,與他搭在一處。

 戚晏本文章典故,給蕭紹一碰,險些將墨條投擲出去。

 ……太古怪了。

 頭頂是聖人肖像,肖像兩邊掛著對聯,都是警醒世人,勸學修身的句子,可他和君王卻不成體統,做些……做些不知道如何描述的事情。

 於是戚晏同樣藉著書桌遮擋,輕輕踩了蕭紹一腳。

 他嗔了君王一眼,又覺著不妥,悶頭磨墨,蕭紹看瞧他,果然又是耳朵連著脖頸紅成一片,禁不起逗弄的樣子。

 這樣看起來,那痣便不像是淚了,反而鮮活的可愛。

 蕭紹滿意點頭。

 這棵捧來時死氣沉沉的文竹,總算是給他養活了。

 而後蕭紹假意告辭,又偷偷從後院翻進來,讓戚晏給他指翰林院的桃花,指他午睡小憩靠過的松樹,指夏日開滿荷花的池塘,他們在桃花樹下親吻,在松樹下親吻,在池塘邊還是親吻,最後戚晏受不住,抵住了他。

 小探花端正臉色,這樣說:“翰林院是讀書做學問的地方,這樣我沒法在裡面看書了。”

 蕭紹:“我走了你再看,不行嗎?”

 戚晏:“可是我會想著……”

 他驟然收聲。

 想著什麼呢?

 在桃花下讀書時會想著蕭紹,在松樹下小憩時會想著蕭紹,在池塘邊消暑納涼時還是會想著蕭紹,這人的身影將整個翰林院密密麻麻的罩住了,日後戚晏就沒法在這裡讀書了。

 蕭紹像是看出了什麼,刻意拉長音調,慢吞吞:“哦,我的小探花會想著什麼呢?”

 戚晏:“!”

 下一秒,蕭紹就被人從小門推出了翰林院。

 “……”

 尊貴的皇帝陛下看著緊閉的大門,摸了摸鼻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嗯,除了某人生氣時的院子。

 *

 日子流水般過去,蕭紹未曾插手戚晏的職務,他全憑自己,從翰林院調到工部,前往江南治理水患,又從工部調到戶部,清理查算了歷年的銀錢,最後從工部調到了刑部,著手為當年受太子牽連無辜枉死的官員翻案。

 案件連篇累牘,戚晏晝夜不歇,到最後,眼下都升起了烏青,好不容易養出的肉又消瘦下去。

 蕭紹看著心疼,但由著他去做,不勸他什麼,只是在深夜點燈,默默吩咐下人煨好熱湯,他先行去睡,等半夜小探花回來,便長臂一攬,將他扣在懷裡。

 等所有證據齊全,賬務完整,那樁

 轟動朝野的白銀案,終於得以重審。

 那一日,三司同審,流水的卷宗被板書案,錯誤的記錄被焚燒殆盡,換為嶄新的供詞。

 戚琛不再是罪臣,他的孩子也不是罪臣之後,他們是名正言順的寒門清流,是後世蓋棺定論的忠孝純臣。

 青史之上,不會再有他們的罵名。

 世間瞭解那天,戚晏異常的高興,他去父親的墓前祭拜,在上頭擺了好多同興堂的點心,絮絮叨叨說了許多,然後喝了點酒,便不太清醒了。

 比如,拉著蕭紹,非要給父親介紹,說這是大乾的皇帝,他的兒媳婦。

 ……也不怕老人家泉下有知,再

嚇死一次。

 蕭紹嘆氣,糾正道:“是你的夫君,要算也是老人家的女婿。()?()”

 戚晏完全聽不懂。

 蕭紹不和醉貓計較,只將人帶回家,想吩咐人燉醒酒湯,可戚晏酒瘋沒過,不顧蕭紹的反對和熬了好幾天的疲乏勞累的身體,非要扯蕭紹的衣帶。

 醉鬼的力氣大的要命,蕭紹居然按不住,一個不查,就被扯散了衣帶,戚晏步履踉蹌,全無章法,蕭紹怕傷著他不敢用力,被橫推到了床上,旋即,一顆毛茸茸的腦袋偎上來,在他的肩頭亂亂蹭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