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空間的基本構造(第2頁)
不管那些,來看看驅動宇宙萬物運動的根本——能量。
在宇宙中,能量以多種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於輻射、量子波動、各種元素法則、正物質、暗物質、反物質等等。
這些能量在空間中自由流動,相互轉化,構成了宇宙的動力系統。
這裡,王思琦做了註解,除了人類的異能,宇宙空間裡所有的自然存在的能量都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只不過轉換過程或者條件比較苛刻,這是因為,宇宙裡所有的能量,都是源自永恆之泉轉化而來。
至於那些外神創造的宇宙,同樣道理,所有的能量源泉來自那位外神,同一個外神的力量自然可以互相轉化,這個還是可理解的。
在傳送門技術中,能量的操控是核心環節。通過掌握特定的能量操控技巧,能夠引導這些能量在特定區域聚集、壓縮,進而引發維度薄膜的局部扭曲,形成通往另一座標位置的通道——傳送門。
林昊花了1個多小時,看完第一章的內容。
不得不說,瓦爾所在的那個宇宙文明,真的有點牛逼,他們這套傳送門技術,是使用特殊的技巧操作能量絲線,在維度薄膜的層面上開一個門,如此成功繞開了空間法則的限制。
當然,如果你能擁有空間的能力那就更好,只不過空間異能,或者說掌握空間法則,以藍星人的角度來說,就是生下來有就有了,沒有也強求不了。
用瓦爾這個技巧,最關鍵是能量操控。
當然,並不是說學會能量操控就完事了,整個技術,從選址的精確計算,到能量聚集的精細調控;從空間扭曲的精確引導,到傳送門穩定性的持續優化。
每一步都離不開能量操控理論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
難怪瓦爾說,自從這套傳送門技術開發完全成熟以後,給它所在的那個宇宙帶來了滅頂之災。
最初那個宇宙裡跨星系、跨星域的戰爭,是靠漫長的星際旅行大規模宇宙艦隊轉移,加上近一定距離的空間跳躍,從出發到抵達目的星域,快就三五個月,慢的三五十年。
所以,很多戰爭從宣戰開始,到第一槍打響,那是要過去挺長時間的,常常對面有足夠時間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