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聲飛揚 作品
第476章 穿越回明代(第2頁)
公元1398年,燕王朱棣採納謀臣姚廣孝的建議,他以“清君側、靖內難”的名義,發動了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在南京登基,是為明成祖。然而,此時的明朝廷,卻對朱棣稱帝極為不滿,朝中大臣對朱棣奪位稱帝的事更是嗤之以鼻。於是,為了改變自己“德不配位”的壞名聲,明成祖朱棣不得已改變自己好戰的習慣。
同時,他還召集上千名文官編寫《永樂大典》,並想以此來洗刷自己“德不配位”的罪惡感。除此之外,明成祖朱棣還將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自此奠定了北京成為全國政治中心的基礎。
明成祖朱棣還積極委派鄭和下西洋,也因此開創了大明王朝史上,最繁榮的海外貿易新局面。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病逝,享年64歲。明成祖朱棣死後,其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仁厚寬容,然而,他僅在位一年便去世了。
公元1425年,朱瞻基繼位,即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在父親仁宗奠定的基礎上,繼續實施“清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
此刻的明朝表面看似一片祥和,但漢王朱高煦的野心,已經按捺不住。於是同年漢王朱高煦效仿父親朱棣起兵謀反。然而,還沒打上半個月,朱高煦就以失敗告終,並最終被流放邊疆。至此,明宣宗朱瞻基為明朝“休兵養民、發展生產”掃清了障礙,因此,父子倆統治時期也被合稱為“仁宣之治”。
明宣宗朱瞻基為了提高宦官文化水平,他還在宮中開宗設立內書堂,教宦官讀書。然而,這看似方便皇帝行政的舉動,卻為後來明英宗時期的“宦官亂政”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