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憂傷的飛魚 作品
第740章 這樣的真相,你猜到了嗎?
積案組,審訊室。
鄭博坐在審訊椅上,他的神情有些不自然,不安的眼神左看右看,就好像心中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般。
他的雙手微微顫抖著,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恐懼。
就在這時,韓成和餘珊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手中緊握著一疊厚厚的資料,緩緩走進了這間審訊室。他們的身影在頭頂明亮燈光的映照之下,顯得格外高大。
他們的身上散發出一種無形的威嚴與正氣,彷彿就是正義的化身,此次前來是要揭開一個被歲月掩埋的秘密。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專注和冷靜。
在簡單詢問了鄭博的個人信息後,餘珊切入了正題,“鄭博,你認識姜恆嗎?”
“姜恆是誰?我不認識啊!”鄭博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儘管他竭盡全力想要掩飾住內心那難以抑制的慌張,但他那略顯拙劣的偽裝又豈能逃過韓成那雙猶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睛呢?
“姜恆!你以為我們如果沒有掌握到相關的確鑿證據,會隨隨便便就把你請到這裡來接受問話嗎?”韓成猛地一聲厲喝,那聲音彷彿一道驚雷在空中炸響。
韓成說著從桌上拿起了一張照片。
那張照片看上去已經微微泛黃,邊緣處還略帶些褶皺,顯然是經過了歲月的洗禮。
而照片中的場景,則是姜恆和鄭博一同去野外野餐時無意間被旁人拍攝下來的畫面。
只不過照片裡,鄭博的頭部沒有被完整地拍進去。
“你睜大你的眼睛看一看,坐在姜恆身旁的那個人是不是你?!”韓成將手中的照片迅速翻轉過來,正面對著鄭博。
鄭博見狀,不由得微微一怔,隨即下意識地伸長了自己的脖子,朝著照片望去。
僅僅只看了那麼一眼之後,他的喉結便不由自主地上下滑動了一下,臉上的表情也瞬間變得有些僵硬。
很顯然,此時的他心裡已然開始發虛了。
過了好一會兒,鄭博才支支吾吾地開口說道:“是……是我,我想起來了,我確實是認識姜恆這個人。不過,我倆只是普通朋友,就是那種偶爾見個面打個招呼的泛泛之交而已!算不上是什麼深交!.......”
然而,還沒等鄭博把話說完,韓成就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並以一種犀利目光緊緊地逼視著他,大聲質問道:“泛泛之交?如果你們只是泛泛之交,那為什麼在案發那天你會出現在案發現場?!”
聽到韓成這麼說,鄭博瞬間震驚了!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情,嘴巴張得大大的,卻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他可能怎麼也沒想到,當年警方都查不到他去過現場,沒想到時隔二十多年後,卻被眼前這個年輕的警察給查到了。
“鄭博,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交代吧,你面前這位可是咱們龍國鼎鼎大名的大神探韓成!”餘珊一臉嚴肅地說道。
聽到餘珊這麼說,鄭博再次震驚,“他……他就是那個成功偵破南大碎屍案的韓成大神探?”
“如假包換!”餘珊面無表情地冷冷回應道,“所以,我再次鄭重地勸告你,不要再抱有任何僥倖心理,老老實實交代你是如何殺害姜恆的!”
鄭博深吸了一口氣,像是在努力平復自己內心的波瀾,然後長長地嘆了一聲,“好吧!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再隱瞞什麼了。我會把我當年所知道的一切都一五一十地講出來。不過,我說的真相或許並不是你們所期望聽到的那樣。但我希望,韓神探你能做到公平公正,不隨便冤枉無辜之人!”
..........
接著,鄭博講述了他和姜恆認識的經過,還有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他當時為何會出現在案發現場。
他的聲音低沉而緩慢,彷彿在回憶一段遙遠而痛苦的往事。
鄭博說,他和姜恆最初的緣分起始於一份普通的報紙。
在那份報紙的交友欄目裡,兩個孤獨的靈魂偶然相遇,並因文字交流而逐漸產生了共鳴,成為了筆友。
起初,他們只是簡單地分享彼此生活中的點滴瑣事、喜怒哀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信件往來愈發頻繁,字裡行間流淌的情感也越發深厚。
不知不覺間,一種特殊的情愫在他們心底悄然滋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傾訴與瞭解之後,這股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終於如火山噴發般不可遏制。
兩人最後在一起了。
然而,由於社會觀念的束縛和周圍環境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將這份感情隱藏起來。
在眾人面前,他們精心編織著各自的形象:一個是學校裡循規蹈矩、成績優異的乖乖好學生;另一個則是身體健壯、陽光開朗的陽剛男生。
如此天衣無縫的偽裝,使得無論是姜恆身邊的人,還是鄭博身邊的人,都沒有人察覺到他們的真實關係。
姜恆和鄭博在一起後,他們經常在姜恆的家人不在家的時候,在姜恆家廝混。
為了尋求刺激感,兩人經常玩捆綁虐待遊戲。
他們在其中體驗著一種別樣的快感。
起初,他們玩的捆綁遊戲還算是正常。
但姜恆為了尋求更大的刺激感,他提議玩倒立上吊捆綁。
他們第一次玩倒立捆綁上吊遊戲的時候,因為是兩個人在場,當發現上吊之人快要窒息時另一個人會及時把掛在脖子上的石頭解開。
兩人體會到那種窒息帶來的 x 快感過後,似乎都上癮了,尤其是姜恆,他彷彿被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所吸引,經常要求玩那種遊戲。
案發當天,姜恆的父母因事外出,家中只剩下姜恆一人。
姜恆又與鄭博約定好在姜恆家裡一起玩倒立捆綁上吊遊戲。
或許是對自身能力過於自信,覺得自己能夠輕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狀況,姜恆在鄭博尚未到來之時,便迫不及待地獨自開始嘗試玩那種遊戲。
然而,當鄭博趕到姜恆家的時候,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如墜冰窖,終生難忘。
他看見姜恆一動不動倒掛在空中,身體已經完全僵硬,早已失去生命跡象。
鄭博的心瞬間被無盡的恐懼和絕望所淹沒,他無法相信這殘酷的事實。
當時他因為感冒,戴著口罩,從遠處看像是蒙著臉。
而與此同時,命運的齒輪正悄然轉動。
就在不遠處的窗口,兩歲多陳駱的無意間目睹了鄭博出現在案發現場的那一幕,或許是那場景實在是太過驚悚和恐怖,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自那日以後,這段可怕的記憶就像夢魘一般纏繞著陳駱,令他常常在睡夢中夢到那可怕的場景。
.........
鄭博見姜恆已經沒了呼吸,內心極度惶恐,但他不敢撥打報警電話。
一想到警察可能會將懷疑的矛頭指向自己,認定他就是殺害姜恆的兇手,他就覺得雙腿發軟,幾乎要癱倒在地。
而且,如果這件事情鬧大了,自己那不為人知的性取向恐怕也會隨之曝光在眾目睽睽之下。
一旦如此,他以後還怎麼有臉活在這個世界上?
又該如何面對親朋好友們異樣的目光?
種種可怕的後果在鄭博腦海中不斷浮現,猶如噩夢一般揮之不去。
此刻,他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被困在蜘蛛網中的飛蟲,無論怎樣掙扎都無法逃脫那股無形力量的束縛。
最終,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鄭博決定保持沉默離開案發現場。
........
對於鄭博的講述,韓成他們立即展開了更為深入細緻的調查核實工作。
首先,他們認真地查看了鄭博保存下來的,當年他與姜恆之間往來的書信。
這些書信彷彿是一個個沉默的證人,見證著兩人愛情和悲劇。
接著,韓成他們又追溯了鄭博在案發當日的行蹤軌跡。
經過一番抽絲剝繭般的偵查,他們終於瞭解到,案發那天,在鄭博前往找姜恆之前,他正在恆縣參加一場武術比賽。
當時縣裡的報紙還報道了那場比賽,拍攝了照片,幸運的是,他們從照片上看到了鄭博的身影。
而根據法醫的推斷,姜恆的死亡時間正是在鄭博比賽的時間段。
由此可見,從時間線上分析,鄭博絕無可能是殺害姜恆的兇手。
最後,綜合鄭博的詳細講述,再加上其他一些與之相關的關鍵證據,積案組經過反覆研討和縝密推理,最終為這起撲朔迷離的紅衣男孩案給出了一個最終的結論:姜恆是為了追求 x 刺激感,獨自一人玩起了捆綁遊戲上吊遊戲。只可惜,他未曾預料到這種行為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最終不幸因窒息而命喪黃泉。
也就是說,這既非一起自殺案件,亦非一起蓄意謀殺的他殺案件,僅僅只是一起由於當事人對自己所進行的行為缺乏足夠認知,未能充分考慮其潛在的危險,從而釀成的意外死亡事件。
.........
鄭博坐在審訊椅上,他的神情有些不自然,不安的眼神左看右看,就好像心中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般。
他的雙手微微顫抖著,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恐懼。
就在這時,韓成和餘珊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手中緊握著一疊厚厚的資料,緩緩走進了這間審訊室。他們的身影在頭頂明亮燈光的映照之下,顯得格外高大。
他們的身上散發出一種無形的威嚴與正氣,彷彿就是正義的化身,此次前來是要揭開一個被歲月掩埋的秘密。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專注和冷靜。
在簡單詢問了鄭博的個人信息後,餘珊切入了正題,“鄭博,你認識姜恆嗎?”
“姜恆是誰?我不認識啊!”鄭博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儘管他竭盡全力想要掩飾住內心那難以抑制的慌張,但他那略顯拙劣的偽裝又豈能逃過韓成那雙猶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睛呢?
“姜恆!你以為我們如果沒有掌握到相關的確鑿證據,會隨隨便便就把你請到這裡來接受問話嗎?”韓成猛地一聲厲喝,那聲音彷彿一道驚雷在空中炸響。
韓成說著從桌上拿起了一張照片。
那張照片看上去已經微微泛黃,邊緣處還略帶些褶皺,顯然是經過了歲月的洗禮。
而照片中的場景,則是姜恆和鄭博一同去野外野餐時無意間被旁人拍攝下來的畫面。
只不過照片裡,鄭博的頭部沒有被完整地拍進去。
“你睜大你的眼睛看一看,坐在姜恆身旁的那個人是不是你?!”韓成將手中的照片迅速翻轉過來,正面對著鄭博。
鄭博見狀,不由得微微一怔,隨即下意識地伸長了自己的脖子,朝著照片望去。
僅僅只看了那麼一眼之後,他的喉結便不由自主地上下滑動了一下,臉上的表情也瞬間變得有些僵硬。
很顯然,此時的他心裡已然開始發虛了。
過了好一會兒,鄭博才支支吾吾地開口說道:“是……是我,我想起來了,我確實是認識姜恆這個人。不過,我倆只是普通朋友,就是那種偶爾見個面打個招呼的泛泛之交而已!算不上是什麼深交!.......”
然而,還沒等鄭博把話說完,韓成就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並以一種犀利目光緊緊地逼視著他,大聲質問道:“泛泛之交?如果你們只是泛泛之交,那為什麼在案發那天你會出現在案發現場?!”
聽到韓成這麼說,鄭博瞬間震驚了!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情,嘴巴張得大大的,卻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
他可能怎麼也沒想到,當年警方都查不到他去過現場,沒想到時隔二十多年後,卻被眼前這個年輕的警察給查到了。
“鄭博,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交代吧,你面前這位可是咱們龍國鼎鼎大名的大神探韓成!”餘珊一臉嚴肅地說道。
聽到餘珊這麼說,鄭博再次震驚,“他……他就是那個成功偵破南大碎屍案的韓成大神探?”
“如假包換!”餘珊面無表情地冷冷回應道,“所以,我再次鄭重地勸告你,不要再抱有任何僥倖心理,老老實實交代你是如何殺害姜恆的!”
鄭博深吸了一口氣,像是在努力平復自己內心的波瀾,然後長長地嘆了一聲,“好吧!事到如今,我也不想再隱瞞什麼了。我會把我當年所知道的一切都一五一十地講出來。不過,我說的真相或許並不是你們所期望聽到的那樣。但我希望,韓神探你能做到公平公正,不隨便冤枉無辜之人!”
..........
接著,鄭博講述了他和姜恆認識的經過,還有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他當時為何會出現在案發現場。
他的聲音低沉而緩慢,彷彿在回憶一段遙遠而痛苦的往事。
鄭博說,他和姜恆最初的緣分起始於一份普通的報紙。
在那份報紙的交友欄目裡,兩個孤獨的靈魂偶然相遇,並因文字交流而逐漸產生了共鳴,成為了筆友。
起初,他們只是簡單地分享彼此生活中的點滴瑣事、喜怒哀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信件往來愈發頻繁,字裡行間流淌的情感也越發深厚。
不知不覺間,一種特殊的情愫在他們心底悄然滋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傾訴與瞭解之後,這股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終於如火山噴發般不可遏制。
兩人最後在一起了。
然而,由於社會觀念的束縛和周圍環境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將這份感情隱藏起來。
在眾人面前,他們精心編織著各自的形象:一個是學校裡循規蹈矩、成績優異的乖乖好學生;另一個則是身體健壯、陽光開朗的陽剛男生。
如此天衣無縫的偽裝,使得無論是姜恆身邊的人,還是鄭博身邊的人,都沒有人察覺到他們的真實關係。
姜恆和鄭博在一起後,他們經常在姜恆的家人不在家的時候,在姜恆家廝混。
為了尋求刺激感,兩人經常玩捆綁虐待遊戲。
他們在其中體驗著一種別樣的快感。
起初,他們玩的捆綁遊戲還算是正常。
但姜恆為了尋求更大的刺激感,他提議玩倒立上吊捆綁。
他們第一次玩倒立捆綁上吊遊戲的時候,因為是兩個人在場,當發現上吊之人快要窒息時另一個人會及時把掛在脖子上的石頭解開。
兩人體會到那種窒息帶來的 x 快感過後,似乎都上癮了,尤其是姜恆,他彷彿被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所吸引,經常要求玩那種遊戲。
案發當天,姜恆的父母因事外出,家中只剩下姜恆一人。
姜恆又與鄭博約定好在姜恆家裡一起玩倒立捆綁上吊遊戲。
或許是對自身能力過於自信,覺得自己能夠輕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狀況,姜恆在鄭博尚未到來之時,便迫不及待地獨自開始嘗試玩那種遊戲。
然而,當鄭博趕到姜恆家的時候,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如墜冰窖,終生難忘。
他看見姜恆一動不動倒掛在空中,身體已經完全僵硬,早已失去生命跡象。
鄭博的心瞬間被無盡的恐懼和絕望所淹沒,他無法相信這殘酷的事實。
當時他因為感冒,戴著口罩,從遠處看像是蒙著臉。
而與此同時,命運的齒輪正悄然轉動。
就在不遠處的窗口,兩歲多陳駱的無意間目睹了鄭博出現在案發現場的那一幕,或許是那場景實在是太過驚悚和恐怖,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自那日以後,這段可怕的記憶就像夢魘一般纏繞著陳駱,令他常常在睡夢中夢到那可怕的場景。
.........
鄭博見姜恆已經沒了呼吸,內心極度惶恐,但他不敢撥打報警電話。
一想到警察可能會將懷疑的矛頭指向自己,認定他就是殺害姜恆的兇手,他就覺得雙腿發軟,幾乎要癱倒在地。
而且,如果這件事情鬧大了,自己那不為人知的性取向恐怕也會隨之曝光在眾目睽睽之下。
一旦如此,他以後還怎麼有臉活在這個世界上?
又該如何面對親朋好友們異樣的目光?
種種可怕的後果在鄭博腦海中不斷浮現,猶如噩夢一般揮之不去。
此刻,他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被困在蜘蛛網中的飛蟲,無論怎樣掙扎都無法逃脫那股無形力量的束縛。
最終,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鄭博決定保持沉默離開案發現場。
........
對於鄭博的講述,韓成他們立即展開了更為深入細緻的調查核實工作。
首先,他們認真地查看了鄭博保存下來的,當年他與姜恆之間往來的書信。
這些書信彷彿是一個個沉默的證人,見證著兩人愛情和悲劇。
接著,韓成他們又追溯了鄭博在案發當日的行蹤軌跡。
經過一番抽絲剝繭般的偵查,他們終於瞭解到,案發那天,在鄭博前往找姜恆之前,他正在恆縣參加一場武術比賽。
當時縣裡的報紙還報道了那場比賽,拍攝了照片,幸運的是,他們從照片上看到了鄭博的身影。
而根據法醫的推斷,姜恆的死亡時間正是在鄭博比賽的時間段。
由此可見,從時間線上分析,鄭博絕無可能是殺害姜恆的兇手。
最後,綜合鄭博的詳細講述,再加上其他一些與之相關的關鍵證據,積案組經過反覆研討和縝密推理,最終為這起撲朔迷離的紅衣男孩案給出了一個最終的結論:姜恆是為了追求 x 刺激感,獨自一人玩起了捆綁遊戲上吊遊戲。只可惜,他未曾預料到這種行為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最終不幸因窒息而命喪黃泉。
也就是說,這既非一起自殺案件,亦非一起蓄意謀殺的他殺案件,僅僅只是一起由於當事人對自己所進行的行為缺乏足夠認知,未能充分考慮其潛在的危險,從而釀成的意外死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