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商賈(第2頁)
盧林尷尬道:“小侄只這一個勉強拿得出手,別的就不堪了。”
十三姨望著姜星冉說道:“阿林,你這說辭跟著三哥呆久了,什麼不堪不堪的,得問星冉。”
姜星冉聽了頓時臉紅了起來,小聲說道:“還行,能夠入口下嚥。”
十三姨笑道:“這不就是了麼,阿林,以後莫太過謹慎了,不像個少年人,暮氣重了些。”
盧林聽了只能點頭,仔細想想自己似乎確實缺少些血性之氣,過於求穩妥了。
席間十三姨說這次來神都,是打著去刑部處理點公事的幌子來一趟的,主要是查閱一些卷宗,具體什麼就沒有說了,還要呆個四五天的,就住在天青院。十三姨問了問盧林在西關的情況,別的也沒問什麼了。盧林見是驛師兄先來了,於是說攢了些材料可以為驛師兄先鑄劍,驛師兄聞言大喜,兩人約定三日後再商議。
吃過飯,盧林將王妃的遺書給了十三姨,十三姨接過說道:“阿林沒你事了,你去忙你的吧,有事我會找你,星冉就留下陪我說說話。”
盧林和姜星冉都有些不明所以。盧林老老實實的說道:“星冉,那你就陪十三姨說說話,我就先回去了。”
姜星冉有些不知所措。
十三姨笑道:“是三哥說的,說星冉劍法不錯,對我的路子,我這來了就和星冉說說。”
姜星冉聽了,高興道:“那就多謝十三姨了。”
十三姨說道:“這還是頭一回見你,也沒給你什麼,這就算做見面禮了。”
姜星冉說道:“十三姨,這禮可貴重了。”
盧林聽了也高興,和十三姨道別了一聲就回匠房去了。
路上,盧林想著初次見到的十三姨,也可以喊十三姑,雖然容顏和大姑姑有些相似,也都是端方大氣,大姑姑或許是大樓主的原因吧,嚴肅沉穩;十三姨則是年輕一些,溫和近人,跟陸姨有些相似,盧林回憶初去神龍溪谷,和大姑姑相處如同對上老夫子,這印象深刻,再去雖然好多了,但是之前的印象過於深刻;十三姨看待姜星冉似乎和二掌櫃當初看待曉梅差不多。想著這些,盧林一路上都面含笑意。
回到匠房,盧林把李兄幫他挑的書拿出來看起來了,【貨殖列傳】、【食貨志】、【鹽鐵論】、【天下郡國書】。粗略看了一下,【貨殖列傳】記載著一些富商大賈從事於農、林、牧、虞......等生產、經營的活動,從無到有,這些人都是布衣平民,所作所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都各有其道,值得借鑑之處頗多。
【食貨志】分為食和貨兩篇,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貨通,然後國實民富,而教化成。主張說這理民之道,地著為本,然後做到足食,安民。其中貨篇極有可學習之處。
【鹽鐵論】則是對鹽鐵官府壟斷專營和準均輸等策略的不平等作了闡述,還談及關於義和利、官營和私營、本和末、貧和富的許多討論;這些盧林曾經隱隱有所同感,但是看了書才覺得這書值得細看。
【天下郡國書】則是記載各地區民生政務狀況,對其中所載山川要塞、風土民情作實地考察,以正得失。除記載輿地沿革外,所載賦役、屯墾、水利、漕運等資料相當豐富;重點輯錄了兵防、賦稅、水利三方面內容。作者應該十分重視天下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書中對天下各地的形勢、險要、衛所、城堡、關寨、島礁、烽堠、民兵、巡司、馬政、草場、兵力配備、糧草供應、屯田等,都詳細摘錄。
四本書,盧林一看就看到丑時才粗略翻閱了一遍,尤其對【天下郡國書】入迷了一般,覺得這書是本奇書,這【天下郡國書】怕是沒多少年,記載的地方,盧林去過龍城、襄陽和西關,記載和盧林所見所聞都很吻合。【貨殖列傳】、【食貨志】、【鹽鐵論】這三本書,都是數百年前或許還更早的書了,那些人物和事情都是那時候的事情,而這【天下郡國書】應該不會超過百年。
盧林這時還想起當初在陽朔買的那本講述龍城的書來了,那書也不錯,那會盧林才第一次出門,沒有什麼見識,如今再回想起來,寫得很有道理的。這書他去桂州之前在陽朔看的,當時還一門心思的想著是不是出來揚名立萬的,後來帶回臨江坊,放在房間再也沒看過了,回去再重新好好看看。
對於這李兄,盧林也有些好奇了,不說別的,從這幾本書就可以看出李兄相當不俗了,再結合那天晚上的說話,這等淵博的見識和才華,還能夠講述讓自己和郭文都聽明白了,盧林也只見過王文英有這本事。姜星冉曾說可以結交,投緣可以做個朋友什麼的,當時自己沒太多想法,如今想想,有這麼一個朋友很不錯,自己怕是有些高攀了。
此後兩天,盧林早上練【游龍掌】就勤了一些,三天下來,這二十四掌已經初具雛形了,還暫時不夠順暢,晚上盧林就看起了那四本書,一時間都有些入迷了,每天都晚睡了一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