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198/198282/94906129.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yueru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江湖十三之風起-第五十三章 俞震,舞昺十三么,月如中文
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五十三章 俞震

到了崆峒,大掌派和二掌派就帶著金良匆匆走了,臨走讓秦儀安排好盧林、古耀、裴易三人。

對於崆峒派,盧林進來後的直接感受就是厚重,若不是之前秦儀告訴他是崆峒山搬遷過來的,他見了定不會相信。歷經數百年的滄桑,那些殿堂樓宇都散發著古樸的韻味,彷彿已經與此地融為一體了,一磚一瓦,一梁一柱在風霜的侵蝕下,都留下了歲月沉澱的痕跡。這是盧林第一次來到五大派山門所在,以前只見過俞震、秦儀、金良三人,沒怎麼注意他們的服飾,這到了崆峒才發現崆峒弟子都是身著黃邊白衣,看著都俊逸不凡。道門那邊他只去了龜山玄武真觀,峴山才是道門山門所在,如今想想,似乎玄武真觀的道士們都是青色道袍,這般說來道門分散得很,龜山峴山在一起,還有武當和龍虎山。峨眉似乎更為分散了,五花八葉十三處地方;釋門如今是禪宗為主,山門在少林寺,律宗和天台宗在哪裡他還不清楚,寺廟倒是到處都有,道觀也是如此;臨清他還真不太清楚。

對於五大派的情況,盧林也只是當初在龍城九叔書房中看過那些書籍記載,才略微有些瞭解,這可不是說書人口中的五大派,說書人畢竟是講故事,小時候喜歡聽,還信以為真,這些年過來了,如今想起自己的年幼無知,也是有些赧顏。

五大派如今在江湖的地位是最近數百年的事,道門一直是江湖上的大門派,傳承也最為久遠,有兩千年了,山門所在也幾度變遷,如今是在峴山;其次就是釋門了,是從天竺傳過來的,傳來後並不為世人接受,但信其者中有些心智堅忍之輩,結合世俗進行改變,歷經多年後,遂漸漸興盛起來,而且與天竺迥異了,秦儀說釋門是從河西這邊傳來的,差不多有一千四五百年了,興盛也有千年。

峨眉派卻是說法不一,最早可追溯到與道門相提並論的時間了,傳說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號稱江湖第一人,被尊為峨眉始祖,這司徒世家據說就是其後裔,但是峨眉真正興起也只是千年前,可能只比崆峒略早一些,是如今峨眉祖師堂的祖師畫像淡然法師,淡然法師曾為大將,後出家了,來到峨眉山修行,傳下了道統,自此後峨眉興起與江湖,峨眉地處西南,其門中也多有釋門之法,這些是從南疆傳過來的,和河西傳法無關了,雖說也是天竺傳來的,但是與天竺、釋門都是迥異了。

臨清則是晚了幾百年,其祖師崑崙上人也曾是大將,天下紛爭之時,辨別大勢後隱居臨清龍潭,創立了臨清一派。除卻道門和釋門各自道統延綿傳承不斷,峨眉、崆峒、臨清三派從創立之始其祖師雖說都是天資縱橫之人,但都學過道門和釋門的武學,吸收了道門和釋門的精華,結合自己所學所長,融會貫通,再傳與弟子,然後經歷代弟子完善,最終才都自承一派。

這些都是盧林翻閱九叔的典籍記載所得知的,五大派沒有異議,應該是共識了。道門的武學他倒是清楚一些,多數都是從姜星冉那裡得來的,還有和梁世交流所得。釋門武學楊明遠兄弟和徐志遠在淨居寺所學相比郭武、鍾小山在少林寺所學差了不少,盧林和玄安也因鑄劍交流有所瞭解。他和秦儀交過手,如今來崆峒鑄劍,這些時日應該會多瞭解一些;峨眉和臨清有古耀、裴易要鑄劍,也會了解一些的。

盧林那日聽掌教和展二掌派論劍,這曹石並不用劍,跟著曹長老學刀法的,是【八門金鎖刀】,還是臨清祖師崑崙上人傳下來的刀法,裴易是鑄劍,對於他想了解曹石沒有太多幫助。

秦儀帶著盧林、古耀、裴易三人先去客房住下,等三人放下包裹,然後領著他們去吃飯。盧林吃過飯想著時間有些緊迫,有什麼事情儘量提前做好,便說道:“秦師姐,你先領我去匠房看看如何。”

秦儀問道:“盧師弟,我們這一路趕來,你不先歇息一晚,明天再說?”

盧林說道:“昨日風大師告訴我要為你們崆峒鑄劍六柄,然後去千鋒照,我還想去西關看看,能做的事情早點做了,儘量多省出點時間來。”

秦儀說道:“盧師弟既然有這想法,那也好。我這就帶你去看看。”

古耀和裴易也是無事,跟著一起去了。

到了匠房,秦儀略有些赧顏說道:“盧師弟,這就是我崆峒最好的匠房了,比不得你的匠房,平素鑄劍都是去千鋒照的,你有什麼要求儘管說,我盡力去辦。”

盧林四處看了看,這匠房和臨江坊的大匠房差不多,白炭這些燃材也是足夠,他也沒太多講究,於是說道:“秦師姐,這匠房還不錯,可以的,材料你們準備好就是,我這就將爐子改造一下,明天就可以開始來鑄造了。先鑄造誰的你們安排就是。”

秦儀聽了高興道:“大師兄跟著師父有事,我這就去問問俞師兄,這材料就用那海鐵。”說著就趕緊走了。

盧林也不閒著,立即開始改造爐子,古耀和裴易就在一旁坐下閒談了起來。

不到半個時辰,秦儀和俞震過來了,俞震見到盧林就拱手說道:“盧師弟,好久不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