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二十九章 冶城(第3頁)

 雨是越下越大,盧林站在山頂,任憑風吹雨打,四周空寂無人,水霧茫茫的一片,不禁大喊了起來,喊過之後,似乎覺得鬱氣消散了一些,空著手離開山洞的,也沒有帶刀,就在這雨中練起了【明玉十八手】。

 盧林很自然的從‘雲山萬重’開始,然後‘歸路遠’‘疾風千里’‘塵飛揚’‘日暮風悲’‘邊聲起’‘風霜凜凜’‘春夏寒’‘弦驚長空’‘雁飛高’‘一步一遠’‘足難移’‘關山難越’‘行路難’‘生死不知’‘思茫茫’‘浩氣長空’一路使了出來,直到最後一式‘六合廣’使出,盧林兀自渾然不覺,依照著平日習慣練著,等到使完了,陡然發覺‘六合廣’竟然完全融入到前面十七式裡面去了,等到‘六合廣’使完後,四周的雨幕都停滯了一下,盧林頓時心頭一震,這是怎麼練成的?

 緊接著盧林又練了一遍【明玉十八手】,回顧著剛才的感覺,到了最後一式‘六合廣’卻不是那麼順暢了,但是融入的感覺還是體會到了,盧林仔細思索了一下,似乎是昨夜胡思亂想後心境有了些變化的緣故。

 大姑姑也說【明玉十八手】需要順著心境來練,盧林認真回憶了昨夜自己所想,應該是放下了一些事情,心境上了有變化,不是改變,是更進一步了,不是改變;對於世上再無親人之事也都接受,坦然了一些;自己還是自己,沒有變。

 盧林想通了原由,又接著練了一遍【明玉十八手】,果然不一樣了,和第一遍的時候感覺一樣,順暢了起來,雖然不是大成,卻比之前在神都的小成強了許多,而且這威力確實大了數倍了,遠不是之前可比的,心中一陣歡喜,感嘆這機緣尋不到,卻又是來得如此突然。

 下山之前,盧林將【明玉十八手】練了兩遍,仔細體悟了一番,之前的小成只是勉強可以將‘六合廣’融入前面十七式中去,如今算是徹底練成了,‘六合廣’已經和前面十七式完全融合了,若是要大成還需要慢慢日積月累,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六脈的修為還是不夠的,不知修煉到八脈會如何。

 練了這一陣,盧林也不知過了多久,滿心歡喜的下山去了,這時雨勢也漸漸小了,回到山洞,脫下溼透的衣服,換上乾淨的,然後原地修煉起心法,剛才全力連續練了五遍【明玉十八手】,內力消耗不小。

 過得約莫兩刻鐘,盧林睜開雙眼,感覺心法也有提升,比之那天夜裡突破後提升了不少,更是覺得高興,然後肚皮咕嚕嚕響了幾聲,這才覺得很餓了,再看看外面雨已經停了,就去山間獵食點野味來犒勞下自己。

 好好的吃了一頓後,盧林將換下的衣服拿去洗了洗,然後找了根長長的樹枝掛著,抗在肩頭,騎著【小紅】繼續前行,這時盧林才發覺已經是午時了。昨天下午是沿著建江往西北而行,後來在梅清一帶開始轉道向西的,歇息的山洞是在梅清西面大山中。

 盧林找到人家打聽了一下路程,走山道繞行了近一倍的路程,於是問明瞭方向,翻山越嶺向西而去,黃昏時到得了沈溪附近歇息,沒有渡船過河,此時正是豐水時節,水面有兩百餘丈寬。

 六月初六一早,盧林渡水後,繼續西行,崇山峻嶺之間所見小村寨房屋都和丁屋嶺差不多,只是村寨有大有小而已,但是大的村寨就不一樣了;從溫陵出來,沿途所見都各不相同,小村小寨都是世代居於當地的,和丁屋嶺差不多;大的村寨其居所築造極有特色,都是圍堡式大屋,數座或是十數座乃至數十座大屋聚居於一起。

 那些大村寨的人,說話口音也有些不一樣,盧林也不趕時間,遇見了就會詢問一二,得到的說法是,這些大村寨大多是衣冠南渡大家族,一大家或者相熟南遷的幾家聚居,如此建造是為防豺狼虎豹、盜賊侵擾。

 從溫陵過來,盧林這一路至少見到上百這般聚落,形制不一,有圍屋、排屋、土樓等各種堡寨,樣式大多都是方形、半圓形、圓形,這些大寨的居所雖然外觀不一樣,但都是居住與防禦為一體的。

 這些堡寨建造都極為堅固,若說為防豺狼虎豹、盜賊侵擾,那些如同丁屋嶺一般的小村寨可不是這般,怕是這些南遷的世家大族經歷過動盪戰亂,才會如此注重防禦,這些堡寨都至少是百年以上了,盧林沒有看見什麼新建的,這等防禦堅固的堡寨,盜賊土匪可是沒有能力攻打這般堡寨的,就是官兵來了也是難以攻打下來的。

 這些堡寨大多依山傍水,或圍屋開塘而建,取勢極為講究,建造得極為巧妙,還有些樓中有樓,環環相套;這些堡寨的外牆為生土夯築的牆體,內為木材結構,都是就地取材,這山中木材是極多;外牆至少都有三丈高,牆體厚達四五尺,防禦可謂是極為堅固,下部除了大門出入,連窗口都沒有,在上面才開有窗口,可以張弓引箭、澆熱油、砸大石等防禦,可謂是易守難攻了,而且堡寨內有水井、糧倉等設施,關上門至少幾個月生存無憂。

 盧林見識過這些堡寨,倒是想起了臨江坊的城牆來了,大掌櫃雖是廬陵人氏,卻是在越州冶城成長的,也是熟悉這些堡寨的,經過臘八之戰後,大掌櫃便看重防禦了,賣地分得了四萬兩銀子就開始建城牆了,後面更是毫不猶豫的將黃雲峰研製出來的十二副神臂弓裝配在城牆防禦上了,那可是價值四千多兩銀子一副,不是如今的五百兩銀子,差了七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