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鷺島(第2頁)
這次文螺有十餘隻,盧林一人也是炙烤不過來,帶著那兩個會烹飪的女子一起炙烤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炙烤出來,人人都吃到了一份,蘇師姐和王文英還留了三個讓盧林後幾日一天炙烤一個,他們幾人單獨享用。
是夜在巖州停靠歇息,第二天上午在巖州城補充了清水和果蔬,再去往鷺島,蘇師姐還帶著王文英還特意去巖州購買了十姑姑炙烤文螺所用之佐料回來,五月初三吃完了最後三隻文螺後,蘇師姐和雅師姐說盧林炙烤文螺的技藝差不多可以比得上十姑姑了,只是惋惜沒有文螺了。
盧林笑道:“物以稀為貴,你們吃了這麼多應該滿足了,再天天吃下去,你們可就不會覺得如此美味了。”
王文英是頗為認同盧林所說的,感嘆道:“確實如此,什麼東西吃多了都會有些膩味的,留點餘味最好了。”
雅師姐說道:“蘇師妹,這扇蠣可是天天有的,沒見你惦記啊。”
蘇師姐笑道:“那倒是,扇蠣也不能天天吃了,盧師弟隔天做一次就好,如今盧師弟炙烤手藝提升了不少,等見到鳳兒和皓兒肯定能饞到他們了。”
盧林也不知蘇師姐是真的這麼認為還是為了吃而誇他,但是自己炙烤手藝確實有些提升的。
隨後幾日,王文英問過盧林一些番禺城之事,也和雅師姐、蘇師姐聊過,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艙房寫記下來,早上倒是會和盧林他們一起練拳,有雅師姐和蘇師姐在,也就不用盧林去教王文英了。吃過飯王文英也會去跟著那船工和那些女子閒談一會,順便學學真臘、蘇祿國、滿剌加國的言語。
每日晚上,蘇師姐和王文英都會帶著那些女子跟著雅師姐去海中游水,跟著鍛鍊一番水性;盧林則是跟著武南他們在船的另一頭練習水性。
五月初四下午到得鷺島附近,用千里鏡看過後,盧林選擇在一處藍背村的地方停靠,此處離鷺島有四十餘里,這村子有千餘人,南邊十里是鎮海村,還有衛所,如今只有十餘人輪流戍守。
五月初五早上,在藍背村的村人手中購買了一些粽子來吃,便算是過了端午了,吃過早飯,盧林打聽了下去往鷺島的陸路,讓蘇師姐留在船上照看,他和雅師姐騎馬到鷺島臨近的海岸乘船去鷺島找鄭田川,最多三日就會返回。
到得海邊不過是巳時,乘渡船到鷺島,盧林按照鄭田川留下的地址找了過去,就在他們登岸不遠的小山中的一小村老屋,約莫十五里路,這一路過來都算太平,沒發現什麼異常。到了那老屋,只有一對年過四十的夫妻帶著一對十餘歲的兒女,聽得盧林報上姓名說是來找鄭田川的,就連忙奉茶,然後出門去了一趟,不過一刻鐘後就回來說是已經通知了,最遲明日午時左右就會有人前來,讓盧林晚上就住在這裡,這老屋有四間房間。
盧林聽後就說晚上會過來住下,他和那對夫妻說,想去四處轉轉看看,那男子告訴盧林,他們登岸處沿岸向西北前行五六里路,對岸有五龍嶼,約莫一里多寬,五龍嶼西南端有巖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可以一觀一聞,那島荒蕪得很,也就最近數百年多了些人過去,以前只有一兩個小村落捕魚為生。
左右是無事等人,盧林便和雅師姐按照所說去了一趟五龍嶼,上去看了看,確實有些荒涼,沿途看了看,估摸著整個島嶼上不過一二百人的樣子,那些居所十分簡陋,都是些巖棚、半地穴式和欄房,頗似儋耳黎人居所,但遠不如也,很原始的樣子。不過西南端確實有一個海蝕溶洞的礁石,盧林和雅師姐聆聽了一會,聽得海濤衝擊過來,其聲如擂鼓,頗有聲勢。
次日巳時不到,鄭田川便趕來了,見到盧林就驚喜說道:“盧林兄弟,江女俠,你們可算是來了。”
盧林說道:“鄭兄,既然當初答應了你,自當前來的。方公子不是說也要過來,不知道來了沒有?”
雅師姐點了點頭示意了一下,來這裡都是盧林安排的,就由得盧林去應付。
鄭田川聞言臉色頓時有些凝重,說道:“盧林兄弟,方公子已經來了月餘了,不巧最近附近海盜聯手扶桑倭人來襲,我們抵擋有些吃力,這二十餘天交鋒八次了,第十天就丟了烈嶼島,如今都退守在浯洲島了,我這過來見你還是悄悄的來的,沒幾個人知道,那邊都倚靠方公子他們幫忙照看。”
盧林訝異道:“鄭兄不是說準備整肅這邊麼?怎麼還反遭襲擊圍攻了?”
鄭田川有些尷尬說道:“盧林兄弟,你既然已經來了,我也就不瞞你,若是一對一,沒有哪方是我們的對手,可是家父前些年在這一帶行事有些跋扈,惹了眾怒,被針對了,只有兩家有意歸附,其餘十多家都是不服,這次聯手了,本來另外兩家來相助,也是能夠應付的,只是那兩家如今只作壁上觀,我們就被動了。”
盧林問道:“鄭兄,我和師姐一路過來,未曾發現有什麼爭鬥的跡象,你們這是在何處爭鬥?”
鄭田川說道:“盧林兄弟,此地只是聯絡之處,一般人也不知道,他們也不參與爭鬥的,曾經受過家父的恩惠,只安心在此生活,幫忙聯絡然後轉告我們,我們在鷺島這邊的營地是在外海浯洲、烈嶼幾處,浯洲島最大,從這過去渡海三十餘里就到了,要途經烈嶼島,如今那些人佔據的烈嶼島,我這過來多繞行了四五里。
我們都是在外海爭奪,並不干涉到鷺島那邊,怕引起朝廷水軍過來,瀛洲遠,倒是不懼,但是這浯洲、烈嶼之間相距可就近了,在浯洲這邊我們只有三百餘人,多數還是留在瀛洲,那是我們的營地和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