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 商覽(第2頁)

 盧林看後,其實心中也有些蠢蠢欲動,想回到匠房去試一試,想了半天還是忍住了,這是姚遠的劍,還是明天開始幫驛師兄鑄劍來試一試,若是出了岔子也沒問題,大不了再去攢點材料。

 吃過飯後,盧林回到匠房,燃起爐火,連夜就將姚遠的劍完成最後的淬火。仔細回味了一下雷世麟的回火過程,壓制住拿姚遠的劍試一試的念頭,回房看書去了。

 .

 這些天盧林中午翻閱百鍊堂典藏的鑄造書籍,晚上看自己帶來的書籍,收到【直指數算統宗】後,就一直是邊看邊謄錄,還謄錄了兩份,五天前直接寄送了一份去龍城了,讓周掌櫃交給王文英,他如今也不知道王文英的通信地址。郭文已經在路上了,如果來得及的話,郭文去請教王文英會有所得;另一份郭文不在,就寄送給黃雲峰交給範先生看看。

 最近這些天盧林看的是李兄讓姜星冉給他的那本【商覽】,盧林認為這書是本奇書,其價值不下於【直指數算統宗】,具體如何,他無法評斷,【直指數算統宗】是直接改進了珠算之法,更實用,對於開鋪子的人來說是天大的福音。

 【商覽】一書應該是明月王朝末期的書,開篇就是數十張【天下水陸程圖】,這些程圖可比平常人出行攜帶的程圖詳盡細緻數倍了,南北江水陸程圖近百條,【京口驛起至湖廣水程圖】、【京口起至湘潭縣水程圖】、【徽州府由景德鎮至武當山路】、【嶺南、楚州至襄陽府陸路】、【三湘至姑蘇水程圖】……各處沿途地名點之間的交通裡距、水陸狀況、治安優劣、物產風俗、風景勝蹟以及投關納稅程序等方面的內容。盧林略微熟悉的是:歙水水路、閶江至鄱陽湖,再經貫通江右水路到大庾嶺的商路;以及臨江府至湖口縣水路程。這些在書院夫子有說過,都是江右的通衢之路。

 這書僅這些【天下水陸程圖】就很了不得,往來江左、江右、兩淮、嶺南、越州、楚州……之間的通行,其價值就不可估量了,難怪當初李兄讓姜星冉告訴自己不可外傳,這種書可是極為難得的書,應該不是一人所做,看風格和地理位置,應該是許多徽商和兩淮鹽商將共同經歷見聞集結在一起編纂成書的。

 書中的繪圖是極為細緻,描述也是極為詳實,各地都註明市街、巡司之所在,這些稱呼是明月朝的稱謂;客商至某地,戶、工二部報稅,務須清白,投關納稅方面的注意事項,這些也都是明月朝的律法規定。

 還有某地某處防小人的標註,這是對沿途治安之提醒;此外,圖中還常有“可泊”、“大水可泊船”“水大,有港可泊”、“有夾河,內可泊”等標註。比如三湘某地的記載,此地民樸,安土重遷,所需者,日常之常資,惟米穀充積,業商販則碓戶、米坊而已;又,地不宜泊舟,秋冬之交,淮商載鹽而來,載米而去。

 其詳實之處還可見一些備註,如“漢陽當面是巴河”“蘄水悠悠風順過”中的“漢陽”“蘄水”邊上,分別寫有一“縣”字;“幾經馬口牛肝磯”,“馬口”邊上寫一“司”字;“盤塘武穴龍坪洲”中的“武穴”邊上,寫一“鎮”字,還有些是標註“府”字、“門”字等……這些都是明月朝地方行政品秩的標註。

 這【天下水陸程圖】記載了江右一些地方,有盧林熟悉一些的:臨江府,是重要的藥材集散地;景德鎮的陶瓷天下聞名,這是誰都知曉的;河口號稱是八省碼頭,貿易以紙、茶為主,次等之商貿易糧食,雜貨為其後了,往來貿易都是大宗的貿易,動輒十萬兩銀子起,小本買賣極少;還有吳城,吳城地處江右五大水系交匯處,號稱是:西江巨鎮,拔起中流,蜿蜒數里,大江環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為市,商艘趨之。買賣貿易以茶、木、鹽、紙、麻五大商品為主,其中木材是最大。江右這四處地方往來商人最多。

 在這【天下水陸程圖】最後有語:一路滔滔雖順風,舟行遙指岸西東,津迷只把程圖看,遠近應無即目中。

 在揚州城盧林曾經見到一些東南各國的貨物,不多,如今想來可能是從越州一帶過來的,那鄭田川曾經說過,其父鄭溪厝是半盜半商的人物,往來海島之間,在鷺島瀛洲一帶算是大勢力了,會走海運買賣一些東南各國的物品,看這書,多半是這些徽商在其中轉運買賣的,如今雖然海運未開,但還是有一些冒死往來買賣的,鄭溪厝就這樣做過,只是如今海島之間互相搶奪傾軋頻繁,也不得不暫停了,回到陸上尋求機會和幫助。

 【天下水陸程圖】後面則是【客商規範】、【雜糧論】、【船腳論】、【為客之說】、【買賣機巧】、【買賣賦】、【經營說】、【四時氣候】等,皆是經商相關之事;盧林只是粗略看了看,看得頭大,這些都是經驗之談,雖是明月朝之時人所書,但是買賣根本並沒有多大變化,想要詳研怕是要許多工夫,這不是他現在有時間去做的,還是抽空謄錄下來,等見到李兄後,問問那些可以外傳,到時候讓郭文和崔子芊去鑽研。

 再往後則是講述商人須知的各種常識;地理常識、王朝知識、船運鹽糧的計算、吃水的判斷、風浪的預判、馬車運送的車轍觀察……等常識,這些如今依然很實用,至於那些記載王府分佈情況、王子王孫管職俸錄、文武官員、當地商賈這些,都是明月朝的過往人物之事了,當時對於這些徽商來說應當是極為重要的,不然不會記載在其中,還如此詳實,如今已是玉龍王朝六十五年了,玉龍王朝皇帝都是第三個了,這些都沒有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