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世家(第3頁)
整個朱氏是大大小小有幾十個大小不一的宅子聚集在一起的,盧林他們昨天所在之處是祖宅,是朱氏家主居住和朱氏祠堂所在,其餘分出去的朱家人都是歷代出眾者,只是後人延續各有起伏,有斷了香火的,宅子就重歸主宅這邊了,待有出眾者再劃分予他;也有後人難以為繼的,就主動迴歸主宅這邊接受安排。
朱氏佔地不比林戴裡小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宅子至少都是三進的宅子,四進五進也有不少,但是主宅是獨具一格,雖然也是五進的,但是帶著園林,裡裡外外保護歷代修繕增補,保護得極好,這厚重古樸的氣息,遠遠一看,就可以分辨出來。朱氏所在之地是在淮水南邊,往北這一片地都是朱氏的田地,除了朱氏自家耕種了三成左右,其餘都是租給附近佃農了,這是朱氏最根本的收入,也是朱氏日常糧食所需的來源。
朱氏在此地有千年傳承了,往北靠近淮水聚集了許多佃農居住,慢慢形成了一些村落和坊市,坊市是朱氏建立的,有數百年了,只租不賣,濠水的碼頭也是朱氏家產,所以當時朱慈一下船就有人趕忙來接待,這些都是朱氏的開源之所,那些田地能夠維持住朱氏的生存,這些開源所得就是維持朱氏作為世家排場體面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前天來的時候,只跟著朱慈走過園林,到了客廳然後就去膳房了,今天看過才知道,那只是朱氏迎賓待客的場所,是這個五進大宅的前面兩進,後面是主家起居生活之地,還有朱氏弟子的私塾治學、習武練功的場所,最後還有後花園,有些喜好農事的還種了些菜。
盧林和翰師兄跟著朱箴言看了一圈,翰師兄感嘆說總算見識到了世家風貌,盧林也是這樣認為,但是心底卻是忐忑了起來,這朱氏雖為世家,但是比起姜家來應該是還有不如的,姜家可是當世五大世家之一。
盧林想著他這要是去了姜家,哪該如何?這心中著實沒底。他從小隻是在鐵匠鋪長大,沒有這些見識見聞的,此時看過知道也就只是知道而已,那些繁文縟節他不甚清楚,平素沒有接觸,對這些也是有些不耐,或許是一直跟著三叔和大掌櫃養成的習慣。
臨江坊比朱氏還要大,可沒有這麼多講究的,一路上不停有人看見朱箴言都停下來恭恭敬敬的打招呼,禮數足得很,這和盧林在臨江坊的隨意自然完全不同;盧林看翰師兄應對比他穩重從容多了,想著若是跟著大姑姑可能就學了很多,只是再想想,盧林還是覺得在臨江坊自在隨意的好。
朱箴言知道百寶箱的事情,帶著盧林和翰師兄看完後,藉機問道:“盧公子,你那百寶箱的買賣可否讓我朱氏這邊也來做?碼頭和坊市這邊來往客商比較多。”
盧林聽了有些頭大,這製作量沒上來,不好隨便允諾,怕到時候若是供應不上了,失信於人就好了,做買賣最怕這個,於是斟酌了一下說道:“朱姑娘,給朱氏做沒有問題,只是如今製作量小了點,等明年開始供應如何?”
朱箴言聽了,拱手說道:“只要可以做就行,晚一些也無妨的,箴言多謝盧公子了。”
盧林連忙說道:“朱姑娘,你我兩家的交情就莫說這話了。”
朱箴言也不再說了,帶著兩人去了朱氏練武場。
到了練武場後,朱箴言讓人去找了幾個兄長過來,洪桂和小桃桃也過來看,盧林和翰師兄都分別與他們切磋了一番,朱箴言也和他們兩個切磋了一番。
晚上盧林和翰師兄就今天與朱氏弟子切磋交流了起來,確實【神霄十二式】有其獨到之處,王妃學過是王妃的理解和領悟,這朱氏傳承千年,歷代也不乏有才情出眾之輩,都有領悟理解傳承記載於朱氏,這些都可以慢慢多瞭解,等翰師兄帶回去讓大姑姑來歸納梳理。
盧林和翰師兄已經是一個練到十七式,一個練到十八式了,再想大變化是極為不妥的,大姑姑信中就說了這情況,是有所預見的;他們幾個走的都是王妃的路子,何況翰師兄前兩年按照大姑姑的重新歸納梳理後略微改變過一次了。只能汲取【神霄十二式】的可取之處,這可取之處也是兩人各自的理解,並不一樣。
王妃十八歲悟出的三式,留在朱氏的並不是‘關山難越’‘行路難’‘生死不知’這三個名字,而是‘青山秀色’‘護天地’‘和風輕舞’三個名稱,從這些招式名稱就感受得到那年的王妃還是公主,心境是飛揚跳脫的,此後這三式的名稱就沉重了許多,一個天上一個地上,差別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