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少俠的劍 作品

第106章 我在聊齋中當女鬼(21)

 水淼和沈瑜一行人就在渤海郡的海岸上視察。朝廷的旨意已經下來了,渤海的鹽場徹底歸於沈瑜所有。</p>

 當然這裡面又有沈瑜和沈端的交易,沈瑜需要拿出五成分給沈端,相對應的,沈端也會同意渤海的鹽場,沈瑜不僅擁有製鹽權,運輸銷售也能一併落實。</p>

 天下百味鹽為首。水淼自然重視鹽的戰略地位,渤海郡和臨川郡相鄰,有漫長的海岸線,而且多港灣灘塗,對於發展海鹽,有良好的基礎。</p>

 以往民眾直接用海水煮鹽,後來改用曬沙土,清水淋濾鹽土,過濾出滷水,再煮滷成鹽,通過這種方法煎製出的鹽稱“熱鹽”。 這種就需要大鍋裝滿鹽滷水用柴薪煮鹽,耗費柴薪非常巨大,煮鹽的人稱“灶丁”,因為鹽的巨大利益,灶丁被壓迫地非常厲害。</p>

 而現在水淼在古法曬鹽的基礎上提出了埕坎曬鹽法。這種方法就是在海濱潮水線之處,建鹽埕,再分為坎,然後引潮水入埕坎內,經日光曝曬結晶成鹽。這種新方法省去準備鹽滷這一工序,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p>

 不過生產出來的這種鹽是粗鹽,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等,需要再進一步提純。對現在的臨川郡來說,簡單的化學已經不是問題了,粗鹽提純更是可以大規模應用。</p>

 “據估計,整個臨川郡和渤海郡的海岸線一年下來就能夠製出800多萬斤的精鹽,這還是最開始的估算,要是技術精進之後,這數量只會多而不少。”</p>

 沈瑜聽著水淼淡然的話,整個人呼吸都急促了。水淼是在現代社會待過的,她對隨處都可見的食鹽沒辦法像古人一樣重視,最多就是感慨當下的製鹽效率的低下。</p>

 但是沈瑜不同,他知道現在的鹽產量全國一年加起來也不過百萬石,其中海鹽產量居首,產量約為50萬擔,池鹽次之,年產約20萬擔,井鹽較低,年產約數1萬擔,合計起來不過8500萬斤左右。</p>

 這對比太懸殊了,一個鹽場就能佔據當前全國近十分之一的產量,還全是精鹽,要是全國的海鹽都採用了這樣的技術,那麼天下人人有鹽可吃就不是痴心妄想了,沈瑜想到這個可能會在他手中實現就心潮澎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