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擔心(第2頁)
在對於李斯做過了解後,就會發現這是個典型有才卻極為自私自利的人。
他為大秦構建的種種框架與規章制度,為後邊漢朝的興起打下了極為有利的基礎。
在對建立真正的大一統王朝上,僅次於政哥之功。
但是做事的手段或者說是品德上與他所立的功勳相比,實在是差得太多。
不提與趙高攪合到一起,最終玩脫不但自己落個身死,更成為大秦的罪人。
之前在對待韓非上,在黃品看來就是出於妒忌,擔心韓非受到嬴政重用而冷落了他。
穿越過來以後,見識到所謂‘嚴苛’的秦法,更是篤定了之前的觀點。
不忍韓非受秦法酷刑之苦,而毒死韓非完全就是狗屁。
韓非入秦的目的雖然是要離間秦國君臣。
可韓非之才不比李斯差到哪去,甚至是還要高些。
提出的治國主張極為對政哥的心思,並且對秦臣的構陷也沒能得逞。
先下令賜死韓非,極為可能是在給李斯和姚賈這兩人看的。
畢竟這兩人為大秦立下了汗馬功勞。
面子給了兩人,隨後派人再去赦免,算是兩邊都給了交代。
而李斯與嬴政打了那麼多年的交道,怎麼可能摸不清這個套路。
要知道當年鄭國為了消耗秦國國力,主持的弄巧成拙的水利工程,直接被命名為鄭國渠。
可見對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而能幫助秦國的人是個什麼態度,哪怕這個人是敵人。
而韓非之才猶在鄭國之上,李斯必然能判斷出嬴政到底有沒有殺意。
換個思路去想,就算嬴政真要殺韓非。
兩人是同門師兄,怎麼也要求求情,拖延拖延。
可李斯不但急匆匆的過去了,就連韓非要當面跟政哥解釋的請求李斯都沒同意。
如果後邊沒出跟趙高攪合到一起的那些爛事,還能勉強說不是出自嫉妒。
可前後的事情關聯到一起,真正的目的是什麼顯而易見。
不過黃品倒並因這個而對李斯有什麼太大的憤怒。
在他看來韓非死的其實也不冤。
政治手段實在太拙劣,與李斯是師兄弟,卻總當著嬴政的面說李斯的不好。
李斯能不記恨在心裡?
恐怕換了誰,誰都不能忍著不算計回去。
但沒多大的憤怒,也能理解李斯的目的,卻不意味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