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點中死穴
張俊如此感興趣,孟忠不得不從頭細說。
關於洪順堂的由來,還得從八十年代初期說起。
八十年代初,我國各城市出現知識青年大返城運動,近2000萬的知識青年,一夜間通過各種渠道返回了城市。
一時間,城市的人口壓力、就業壓力、吃住行壓力乃至治安壓力劇增。
面對大量的返城知青,政府無力安排就業,只能鼓勵知識青年自主創業。地攤經濟也是在這個時期興旺發達起來的。
由於知青安置不及時,一些無業知青成為城市無業遊民,其中有人違法犯罪,導致全國各地不得已組織嚴厲打擊活動,當時抓捕的人,有相當一部分是返城知青。
臨溪市也不例外,當年的幾個小幫派,都是由無業遊民組成。
政府先是進行疏導管理,繼而採取行動,抓捕了一批犯罪分子。
對待這些人,當然還是以教育為主,關押三五幾年後,他們仍然回到社會上,繼續生活和工作。
八十年代末期,我國社會生活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驚天鉅變。
這些人出獄以後,更加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新生活,繼續在社會上廝混。
響應國家企業改革的號召,在當時的領導主持之下,臨鋼廠和臨紡廠等工廠,都相繼進行了第一輪企業改革。
第一批下崗工人出現在社會上。
這些工人和以前的那些知青混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幫派勢力。
到九十年代,國有企業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大批失業青年、下崗青年,成為城市無業遊民的主力軍。
洪順堂,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崛起。
孟忠娓娓道來,向張俊講解洪順堂的由來。
“張市長,這個堂口裡的很多人,其實都是當年的知青和下崗工人,他們也沒有犯過什麼十惡不赦的大罪,所以政府一直都是以引導和疏散為主,打擊和抓捕為輔。”
張俊沉吟道:“那麼,這個洪順堂,他們靠什麼生存?收入來源是什麼?”
孟忠抿了抿乾燥的嘴唇,道:“張市長,當年洪順堂的那幫人,都已經上岸,臨溪市的保安公司、物業公司、物流公司、長途運輸、資產管理等等,這些生意,幾乎都是他們在搞。”
張俊哦了一聲,喊過白蘭來,讓她給孟忠倒了一杯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