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愁的書籤 作品
第371章 走訪(上)(第3頁)
趙剛走下車,看了看周圍的環境又和地圖比對了一下後,對著李仕山說道:“書記,前面就是貓兒溝了。”
坐在副駕駛的李仕山聽到貓兒溝這個地名,突然想了起來。
“肖同將不就是這個村子出來的嘛。”
李仕山說著就翻看了一下手裡的資料。
從資料上顯示,貓兒溝在整個鎮裡也算是比較富裕的地方。
村裡的支柱產業是橘子,村民的年收入在整個黃蘭縣也算是中上等。
這些天李仕山走訪下來心情是一天比一天沉重。
樺櫟鎮的老百姓生活真的不易。
相比於自己老家雙龍鄉,這裡的生活條件更差。
破落的土坯房子,光線昏暗的房間,還有衣著簡陋的村民。
李仕山感覺就像是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感覺。
村子裡除了通了電,有了電燈,很少能看見家用電器。
新蓋的房子更是很難見到。
很多農戶的主要勞動力還都是牛,甚至看到了人力拉犁耕地的場景。
想到此處,李仕山唸叨了一句,“希望今天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吧。”
......
貓兒溝村口那棵老槐樹下,一個穿著舊棉襖的微胖的老頭正依靠著樹根打著盹。
在老頭旁邊幾米的地方站著,一壯一瘦兩個青年。
這兩人的面相都和老頭有幾分相似,一看就知道有血緣關係。
這個老頭便是貓兒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肖平志。
兩個青年都是肖平志的侄子。
壯實的是哥哥,叫肖同遠。
瘦點的是弟弟,叫肖同安。
此時肖同安低著頭,有些百無聊賴地踢著地上的小石頭,嘴裡還低聲地抱怨著。
“哥,咱們要等到啥時候啊,一大早就讓在這裡等了,那個什麼書記什麼時候來。”
肖同遠十分篤定地說道:“大伯說快了,肯定就快了。”
肖同安有些不信,那次上面的人來視察,都是卡著飯點過來的,還能來怎麼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