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1 作品

第三百二十二章 經略江東

 一百多年前,大周就開始進行科舉的,不過現在的科舉,還是比較粗糙的階段,一年其實錄取不了多少人。

 而做官的門路,除了科舉之外,就是高官們的舉薦了,這才是這個時代最寬廣的進身之階。

 甚至李雲本人,其實也是靠這個門路做了官,他是被蘇靖舉薦,才被朝廷任命為越州司馬。

 蘇大將軍那個時候,剛一出山,就很輕鬆的平定了越州的叛亂,在朝廷說話的份量還是有的。

 這種舉薦,也註定了那些高門大戶,會長盛不衰。

 而如果書籍知識的成本,能夠被抑制下去,科舉制度被鋪開完善,這些幾百年乃至於上千年的世家,其實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根基。

 倒不是說他們會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但大多數世族,都會陸續凋零。

 畢竟你一個家族,充其量幾百上千人,與天下人相比,數量太小了,哪怕是按比例出人才,也很快會被時代所淘汰。

 而世族沒落之後,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士族。

 雖然讀音類同,但其實已經天差地別。

 一個大的世族,可以輕而易舉的影響一個區域,乃至於影響王朝興衰,但是士族嗎…

 整個士族階層加在一起,或許還有些力量,但是單個士族,其實就無足輕重了。

 畢竟這個時代,也有士族。

 石埭的顧家,李雲的妻族薛家,還有吳郡的卓家,這些都能夠算得上是士族。

 這種士族,跟崔,鄭,李,王這種大姓的勢力比起來,實在相差太大太大了。

 至於印刷術的改進,能不能把知識成本降下來,能降下來多少,李雲心裡也沒有什麼底,但是凡事總要試一試。

 他來到這個世界,總是要給這個世界帶來一些改變的,而想要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世界,沒有其他的捷徑,只能從教育出發。

 一點一點更易這個舊世界。

 李雲在越州待了整整一天時間,到了第二天,他才準備動身離開,杜謙一路相送,送到了城門口的時候,二人互相拱手作別,杜謙問道:“二郎這是要去哪裡?”

 “我去吳郡看一看。”

 李雲開口笑道:“年底了,去看看那裡的鹽道是個什麼模樣了,而且卓家這些年深耕商道,我在宣州弄到的那些銅,也要想法子處理了,卓家說不定能幫上忙。”

 強佔義安銅礦這件事,是不能長久的,畢竟沒有名分,而且李雲留在義安的兵馬,也不過就是一個校尉營。

 這個校尉營,在義安可以算作是碾壓性的力量,但是在外部力量看來,未必就有那麼強。

 一兩年之內,如果李雲的勢力沒有進一步進展,這個銅礦他就未必能把握得住了。

 朝廷不收回去,也會有其他勢力插手進來,因此這個銅礦的資源,李雲必須儘快轉化為自己可用的資源。

 至於是鑄錢,還是賣出去,亦或是作為他用,暫時都還沒有個章程,吳郡的卓老爺,從事商路多年,多半有門道,去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