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 作品

第81章、財計艱難,如何開源?(第2頁)

到現在,其實已經不定時了,甚至一年兩次。

度牒一張十二兩銀子,但僧道可以豁免賦役,這度牒十分珍貴,有時甚至要準備百兩銀子才真正拿到一張度牒。

這一項,如今每年可獲得二十萬兩收入。

一年發出一兩萬張度牒,大明哪裡有這麼多真正的僧道?

可沒辦法,哪怕是張居正,也需要通過開納和發賣度牒來獲得財力支撐。

朱常洛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只有田樂不意外。

畢竟“官紳一體納糧”這幾個字,他見過。

賦役優免的規模已經太大了,不光是正規科舉渠道產生的生員、舉子、在朝文武百官、致仕官員、勳戚權貴,還有納捐人群、僧道……

真查下去,有問題的不會太多,有問題的部分規模也不會太大。

分散開來擁有土地的田主,也許便有一個納捐的生員身份;投獻的隱戶,說不準家裡就會突然多出一張度牒。

哪怕真正清查下去,你就會發現大明其實很少有名下田產過千畝的普通官紳。

能過這個規模的,大多是宗室、勳戚、重臣。

這些人,是皇帝能夠輕易薄待的嗎?

田樂在沉默中看著皇帝:怎麼辦呢?怎麼才能一步步走到官紳需要一體納糧那一步呢?

王錫爵在沉默中站了起來:“陛下,若說開源,如今唯有從鈔關、番舶、商稅入手了。”

朱常洛看著他,沒有直接答覆,而是問道:“沈閣老、申閣老以為如何?”

這個部分被提出來,實在不意外。

不能掠之於民,不能動天下士紳,自然只能苦一苦商人。

而鈔關和市舶司、月港抽分,商稅,這些確實不是賦役優免的範圍。

皇帝沒有動最核心的部分,動一動後來才發展起來的這部分利益,朝堂百官總算也有個說辭。

朱常洛也接受這種中庸選擇。

何況:想要用商人,那就需要讓這個群體更加明白,到底是誰在壓迫他們。

當然不能是皇帝了,皇帝已經拉攏晉商搞了個昌明號。

皇帝在天下士紳面前都是弱勢的。

如果商人們打不過士紳,那自然就該加入皇帝這邊了。

相信他們屆時會拿出與士紳有關的海量內幕、線索、證據。

朱常洛很輕易就把局面引導到了這裡,實在沒人能想到皇帝會把“低賤”的商人看得這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