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 作品

第248章、宗藩大變革

對朱常洛來說,他所需要達成的目的裡,最困難的一環不是怎麼做,而是怎麼改變他們的觀念、讓大家都能積極去做。

大明的宗藩政策裡,最重要也最要命的一次改變就是靖難之役。

朱元璋沒有躺在這邊,朱棣在不遠的地方,現在朱常洛開始剖析起歷史淵源,朱棣的棺材板很激動。

“國初時,太祖分封諸王,建藩諸邊,各領護衛軍。那時候,藩王是大明的守邊之臣……”

包括燕王朱棣,不也一樣嗎?

朱常洛提起了這個話題,就是要把大明的宗藩制度從源頭上扣回一點:皇帝還是希望藩王們對國家、對朝廷有所貢獻的。

因此,才能給出豐厚的宗祿,也因此給他們配上相應的權力。

但靖難之役打破了這個原先諸藩為國護邊的大戰略。

而後護衛軍裁撤,許多宗藩內遷,皇帝出於親情要分封新的藩王,出於道德壓力要善待已有的藩王,出於權力的穩定要提防藩王謀反,種種原因造就了宗藩政策的變遷。

到後來,他們不需要談貢獻,只需要乖乖的;不能夠幹這幹那,只需要被養著。

現在越來越難養了,怎麼辦?

“便說一點。早就允了奉國將軍可進學考舉,這麼多年可有一人出仕?不允宗室行商,哪家沒有在封地這麼做?”朱常洛總結道,“總要想法子的。但若不是君臣都從觀念上改了,這法子就不好想。對各藩來說,朕不妨直言,需要想通的,無非是親王、郡王們罷了。”

“……臣等該怎麼改觀念,還請陛下明示。”又是朱華增來捧哏。

朱常洛看了看他,一條一條地說。

“第一,各藩宗祿都是發到王府,你們處置府事時,各藩宗親覺得公允嗎?還是把宗祿當做私財?”

“第二,各藩各有田產店產,這本該也是各藩宗親們一同安身立命之所在,你們是不是也當做了私產?”

“第三,作為藩王,教育宗親,管束宗藩,這些年有沒有做好?”

連續三個問題,似乎不涉及到觀念轉變,但朱常洛扣的題是:“朕是大族長,你們是小族長。朕要為你們謀出路,你們也要為自家宗親謀出路。這改觀念,說白了先琢磨好,自己過去是怎麼管的,將來該怎麼管,能不能管好。關鍵是,怎麼才能算是於國有功勞、於下有恩義。”

說罷指了指:“秦王,當年秦藩是天下第一藩,你先說說看。”

如今的秦王朱誼漶這一脈是個傳奇。

他的祖父就是最幸運的秦王,原先只是鎮國中尉,已經是低級宗室了。但是誰讓上一任秦王無嗣且無兄弟,再上一代秦王也是獨生子,因此一路上溯,根據禮法當中的規定倫序到了他家這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