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 作品

第247章、天底下最特殊的宗族(第2頁)

朱常洛看著朱華增,頓了一下又嘆氣:“朕派王之楨把你們每一家都走到,不就是擔心事情越鬧越大嗎?大明看似國力強盛,內裡實在已經百弊叢生,危如累卵。”

在他旁邊,侯拱辰回來了,王之楨也回來了。

兩人看著各位藩王、郡王的臉色,默不作聲,猶如護衛一般站立左右。

“在冊宗親已有八萬餘,宗祿歲支按例該有千萬石。”朱常洛表情沉重地知道,“實支自然沒有這麼多。折的折,欠的欠,沒有哪個藩不難。但朕當這個家,也難。這還只是如今,再過一代、兩代呢?父皇即位時,在冊宗親不過三萬餘。”

鋪墊了這些,朱常洛看著他們:“總要想個法子的。有沒有楚藩之事,朝臣也遲早會提出這個問題來。何況,各藩都已經難以為繼,不是唯獨楚藩之內已經難以調和。”

“蜀王,潞王叔,朕御極之初就在想法子。這三年來,昌明號是怎麼做的,你們拿了多少銀子,已經分潤了多少銀子,和大家都說一說吧。”

兩人都知道會是往這個方向走,現在也只能先分別說了說自己的情況。

最初入夥、次年增資、去年再有分潤,等他們說完了,朱常洛則說著:“泰昌三年的分潤,因為楚藩之事,如今暫時還沒給。不過,去年的賬目倒是已經理清了。王之楨,你叫王珣來。”

“是。”

對朱常洛而言,昌明號始終還是最好的切入點。

已經有了一種模式在這裡,而且有了數據,有了已經受益的“證人”,多少能打消許多人的疑慮:皇帝不是拿刀一頓砍他們的利益。

宗藩不能一味苛待,這畢竟是講究宗族親誼的時代。

宗藩也不必一味苛待,他們積累下來的資產、宗室之中的人力,都是可以用的。

王珣進來後見了駕,又拜見了諸王,開始他這個環節的工作。

已經駕輕就熟了,無非這次面對的是諸王而已。

“……如今,已經做得最好的兩塊是糧行和北向邊貿。遮洋行做了兩年,但朝鮮那邊如今還在休養生息,成效不算大。鹽行已經打好了底子,也成了大內商,手上有不小份額的鹽引,但陛下還沒對鹽政動刀。去歲以來,海貿上則先在想法子改建合用海船,找好一同出海行商的海貿宗族……”

儘管如此,昌明號這麼一個框架底下流動著的“營業額”和“物資規模”,已經讓許多藩王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