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北京改了,南京呢?
迎兩位新的大學士……不,“書相”與“臺相”的詔令奔赴浙江與河南。
具體細則還有待將來完善,但是沈一貫辭任、定國公徐文璧薨逝近半個月之後,就在朝野還議論著會不會增補閣員、增補幾員的時候,大明的朝堂忽然有這麼巨大的變革。
一房四院,雖仍以大學士之銜領之,卻已有宰相之實。
私底下,對這五個位置的新稱呼則體現了官員們內心的渴望,還有因為皇帝略松相權的大膽。
太祖曾有言,敢言設相者斬之。
但大家現在已經開始稱呼御書房中極大學士為書相。進賢院太常大學士、樞密院武英大學士分別為文相、武相,施政院皇極大學士和鑑察院謹身大學士分別為輔相、臺相。
九卿之中,田樂成為武相,按過去的潛規則他是沒資格的,因為他不是翰林出身。
但現在規則被皇帝直接打破了,那些沒翰林出身的三品以上無不怦然心動。
事情也自然不會受到所有人的歡迎,六部諸衙除了過去的禮部,其餘部衙首官頭上也驟然多了個頂頭上司。
關於上下統屬和職權範圍的爭議又怎麼會少?
朱常洛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其實無非總領協調與分工領辦的關係。一房四院轄下直屬衙署的首官都兼這“相院佐銜”,內部大事,實則又是數人參議。
各佐官也不是應聲蟲。相權雖然可以像過去一樣在題本上給出自己的意見,甚至要求一些事該怎麼做,但各佐官衙署內部的事務若無佐官的署名,擬好了意見的題本就呈不到皇帝面前。
朝堂格局一下子變成了最中樞由皇帝與五相議定軍國大事方略,朝廷中樞則由一房五院內部的相臣及佐官們商議妥當,而後再經由中樞施行到地方。
本質上與過去的變化不算大,但名分和位置則大大不同了。
更別說皇帝有意改建紫禁城,闢出外朝,君臣共治。
當消息往南傳到大名府長垣縣時,已經是六月。
李化龍進入了守制丁憂的最後一個月,按之前旨意,他下個月就該要啟程進京面聖。
這段時間以來,李化龍已經做了那條“軟骨蟲”,投獻在自己家的田土人丁都清理了出去。闔家上下該優免多少,他也不去觸那黴頭。過問了此前大大小小的事之後,也讓族中都去縣裡“自首”了,還退去了三千多兩銀子的“贓”。
實際上哪會只有這麼點“贓”呢?
大名府畢竟還屬於北直隸。今年查案查出來的官紳害民也免計於將降優免案件數目的詔令下來之後,各地其實已經借推行政令之名大肆辦案。
不管是哪個地方,但凡地方官還有一些掌控地方的志氣,或者僅僅是出於私慾,那麼這都是一次大洗牌的機會。
扶持親善自己的鄉紳為里正,借推行政令之名大查特查那些心存抵抗之意甚至只是猶豫不決的鄉紳人家,破家都不算罕見。
李化龍族中因為率先相應,僅僅退了三千多兩銀子的“贓”,不僅免於罪而且讓族老做了一鄉里正,到現在這時候他們自然佩服李化龍的先見之明。
“于田這《撫遼疏稿》,莫非是不願去南京,意在再回遼東?”
李化龍家裡,來探望他的是剛好到了長垣來考選太學生的府學教授。
如今府州縣的學官都定了或者提高了官品,升任大名府頭號學官的吳嶔是李化龍昔年恩師。那時候,吳嶔僅僅是長垣縣學教諭。
“閒來無事,撫遼、平播之時學生上奏的諸多奏疏都理了出來。”李化龍很尊敬這當年的老師,“恩師為何說學生不願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