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國中之國
但朱常洛現在顯然就是準備既要又要的,因為他手上有一本賬。
“辦法總是人想的。人定勝天,朝廷又豈會治不了鈔關之險?”朱常洛看著王承勳和李三才,“初定遮洋總改製為商之後,朝野縱說紛紜。如今你們兩人都在,說說看,會對漕河、漕糧產生什麼變化。”
王承勳很聽話:“臣悉聽聖命。得失利弊,陛下與朝堂諸公定是都細細考量過了。”
李三才不由得先看了看他。
這是架著我?
皇帝和朝堂諸公已經細細考量過了,那總督漕運衙門就算有什麼話,是不是也只是提醒皇帝和朝廷關注那些“弊”,而要承認利大於弊?
“陛下,遮洋總只解運新增金花銀,那自是有其他安穩法子。如今漕糧北運概派於其餘十二總,遮洋總改製為商,對漕河、漕糧倒不會大有擾動。然遼東邊糧仍有不少是由遮洋總解運,臣也聽出來了,陛下和諸位公卿只是以一總試行,將來卻是要大改漕河的。臣尚不知曉這漕河新政精要,不敢妄言。”
他把新政兩個字著重了一些,而後則擺出我不知道、我要聽聽的表情,看向了其他大臣。
江南也不傻,遮洋總改製為商,後面先有漕河新政,還會有其他新政嗎?
泰昌元年之後,皇帝的意志漸漸清晰,朝堂公卿到底怎麼想的,江南又會怎麼想?
不料皇帝卻點了點頭:“道甫和新建伯都這麼說,那麼足見遮洋總改製為商沒什麼大問題。既然如此,那就說說遮洋總改製為商的具體方略吧。所涉運軍、所涉僉派衛所、所涉兌運事、所存漕船,今年內是要把這個事辦好的,也便於你們回去之後安排明年漕運。”
李三才聽到這裡,心裡稍稍安穩了一些,但也失落了一些。
聽起來皇帝沒有把他調任他處的意思,這是既不過問他之前在漕軍面前的強勢,也不因今年的風波而懲處他。
可正是因為風波已起,李三才其實更想離開這個位置。
蕭大亨南下,李三才是很清楚的:南京這次至少要走一個尚書!
京城裡,也多有年老重臣。
他是慣於調整自己行事作風和立場的人,當然想到京師來。
為此,他才開始與顧憲成交好,想為將來打好基礎。
在這養心殿裡,隨後果然是速速議完了遮洋總改製為商的事。
一個是漕軍總兵官,一個總督漕運提督漕軍軍務,要動漕軍中的一總,皇帝召他們來似乎倒只為了推進這件事。
那麼一開始把調子起得那麼高,要為漕河治病,要為皇帝“延壽”,那又何必?
“你們既然抵京了,就再呆上一段時間。”朱常洛又很看重他們的樣子,滿臉都是笑容,“留京辦公,先把遮洋總資產合計一下,列席改制競買。八月朕大婚,你們參加完大典再回淮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