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路分兩頭,請君選擇
養心殿裡,朱常洛第一句話就很明白。
“私事奏呈,公事題請,規矩本就壞了。”他看著三人,“朕信重閣臣之意,卿等明白。密奏利於朕,但朕若是易被蠱惑,則或害於國。但朕以為,其後無非還要落於人事、財計、軍務等諸多國事,卿等自可諫議乃至封駁。”
申時行又能說什麼:“臣並無異議。”
對啊,如果是別人被攻訐,他們只是幫別人說話,那沒什麼。
難道能說只怕別人借密奏攻訐閣臣?
如果持身正,為什麼要怕?皇帝都說了不希望風聞劾奏,至少要有明確人證。
當著皇帝的面,沈一貫和王錫爵都只能表示遵從。
因為密揭權力本來就是皇帝給閣臣的恩典,皇帝既然要普施恩典,誰又能反對?
“群臣或以為朕是既予內閣大權,又以密奏相鉗制。”朱常洛繼續說著大白話,“但朕是盼著閣臣能為朕分擔的。往後奏本只怕十倍於題本,朕豈能盡數置之不理?既如此,卿等不必憂朕不勤勉視事了。”
“陛下勤勉,臣等已盡知。”
“朕這些天經筵有個疑惑,向卿等請教一二。”
“臣不敢稱教。”
他們嘴上說著客套話,心裡怎麼想的,朱常洛不知道。
他只開口道:“朕翻閱前朝舊事,若以要員進言為主,又多有群臣彈劾要員徇私專斷。因此查有實據持身不正,獲罪去職者不知凡幾。如此一來,如何才能像聖賢所言一般,眾正盈朝,盡皆公忠體國?”
三人一時情緒複雜地看著他。
這什麼千古難題?
朱常洛嘆道:“朕說恐迷在魔障裡,實非虛言。朕乃天子,一心求治,一言一行皆為天下雷霆雨露。若心中有此惑而不得解,終究怕誤國害民,諸事不敢輕斷。”
沈一貫站起來作揖:“陛下以密奏廣開言路,兼聽於內而不傳於外,求治之心,臣等明瞭。”
什麼叫如何才能眾正盈朝,盡皆公忠體國?
討論下去,無非就觸碰到如今這個局面最本質的原因:私心。
而若要直面這份私心,則天下大多官紳又與聖賢教誨相悖,道德上是汙點滿滿的。
那麼結論就變成:皇帝想做的事至少原則上都應該去做,只不過因為官紳是國朝根基,要緩緩圖之。
沈一貫三人也不想真和皇帝討論他們的私心。
朱常洛搖了搖頭:“朕是真有疑惑。朕聽過,也每每看到一句話:青史自有公論。有時候做些事,當時總是聲名狼藉;過了多年後人思之,又往往再予公論。譬如戚繼光,父皇也是在戚祚國上書奏請恩恤時又有一句戚繼光‘有大功而無大過’之論。然當戚繼光病逝時,病逝前,朝野何以不能有此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