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先備後手,再攬將星(求首訂)
在王珣懵懵的目光中,朱常洛用手點著他們呈上來的方略。
“沒有另一手準備,豈能輕動漕河?這是太大膽了。只讓朕嚴厲漕糧兌運和鹽政,膽子又太小了。”
“草民……”王珣聽迷糊了。
“給你們遮洋總,給你們遼東開中,給你們天津三船廠,給你們朝鮮貢貿,能不能先把海運做好?”
王珣張大了嘴巴:“遮……遮洋總?海運?”
河運與海運,大明已經爭了二百多年。
蒙元是以海運為主的,明初洪武朝時,也是用海運供應北方,永樂五年甚至有過設立海道衙門的想法。
到了永樂十三年最終罷海運,漕軍只留了一個遮洋總,轄十三衛,從海道供應薊遼。
到了嘉靖年間,遮洋總又歷次改革,嘉靖四十五年一度被裁撤掉了。
奏請裁撤遮洋總的,是南直隸人胡應嘉。對此,萬曆元年的漕運都御史王宗沐這樣評價:應嘉以鄉土之故忍變成法,有識者未嘗不扼腕而嘆。
因為萬曆元年,遮洋總又復設了,雖然規模大減,只轄八個衛所。
而這次撤而復設後,“行之數年,覆溺數多乃罷”。
遮洋總倒是沒有被裁撤,但成了邊緣,連待遇都比漕軍其他總差。
比如浙東、浙西、湖廣、江西四總,每船給銀四兩。
遮洋總呢?“照舊給銀一兩”,“日後萬一海運不妨再議”。
這就成了朱常洛再議的由頭。
“東征朝鮮之時,遮洋總已再派上用場,海運了二十餘萬石糧米。如今,朝鮮還奏請朝廷將賑濟糧陸運改海運,這樣反倒更快些。”朱常洛看著他說道,“遮洋總雖然只熟悉直沽至遼東、朝鮮航線,但畢竟有操海船之軍卒。朝廷是仍有廢遮洋總之議的,乾脆改制,由昌明號收了。”
朱常洛讓他坐下:“如今朝鮮掌著實權的王世子朝賀在京,朕跟你分說一下朕的計劃……”
漕河當然是要動的,不動怎麼直插江南?
鹽政當然也是要動的,不動如何從那幾個大內商扯到徽州和浙江商幫?
但江南鬧起來也是有幾分實力的,朱常洛既要等京營和四衛營練好,也要等南京的孝陵衛練好,還要準備好海上運力以對沖將來的漕河運力波動。
至於只在遼東重新開中,刑玠在那裡,李成梁在眼皮底下,新封的伯爵麻貴過去了,撫按也已經內定了李汝華和袁可立。
把遼東的物資市場穩下來,通過朝鮮戰後重建讓商貿也繁榮起來,是有希望整飭好的。
王珣在這裡留了很久,漸漸才明白自己為什麼既太大膽又不夠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