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3章 《少林寺》(第3頁)
他在香港生活久了,說話就不習慣跟國人一樣繞彎彎道道了,直接道:“我們想拍一個少林寺的電影,你能不能給我們寫一個劇本?”
一旁的邵紹松頓時吃了一驚,沒想到張鑫炎會
直接拉江弦來寫《少林寺》的劇本。
江弦自己也一陣意外。
“張先生開玩笑吧?”
“我怎麼會開玩笑呢?”
張鑫炎搖了搖頭,“我真的想拜託你操刀這個劇本。”
看著他一臉誠懇,江弦就知道他是真的動了讓他來寫《少林寺》的心思。
他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
“香港那麼多優秀編劇,張先生怎麼會想到來找我?”
張鑫炎笑了笑,“香港那麼多編劇,有幾個能寫出《霍元甲》?”
在他看來,香港的編劇怎麼會比內地的編劇更懂少林寺呢?
而且江弦已經寫出過《霍元甲》這樣的作品,在創作水平上絕對可以放心,這樣來看,託江弦寫《少林寺》的劇本真是再合適不過。
“《少林寺》不是都已經要選角色了麼?怎麼連劇本都沒寫好?”江弦故意問。
張鑫炎尷尬一笑,立馬講出了自己接替上一任導演陳文的事情。
如今他想改變之前拍攝的正劇風格,劇本自然也要改。
所以與其說是寫《少林寺》這個劇本,不如說是修改上一套劇本。
至於直接過來挑選角色,香港那邊拍戲就是這個習慣,不一定要先有劇本再有演員。
那邊的影視已經商業化,講究的是賺錢快,就是劇本一兩天就寫出來,整個電影一個月內就製作完成。
還有tvB拍劇時常常說飛紙仔,就是拍攝前沒有完整劇本,只有個故事大綱,臨拍攝前幾天甚至半天到幾小時才有完整劇本,等於說是一邊拍一邊寫,演員根本就沒時間細心鑽研劇本和角色。
當然了,還有更誇張的:完全沒劇本,怎麼往下拍全靠現場嘗試。
比如王家衛,通常進片場手袋就裝一張紙,紙上寫幾行字,然後拍一拍、停一停,再拿出紙來看一看,有時候一整天就拍紙上寫的一句話。
演員常常吐槽:拍一整天也不知道自己演的什麼!
《少林寺》的故事脈絡已經有了,武僧覺遠和牧羊女白無瑕的男女主形象也基本敲定,寫完整這個劇本對江弦來說不是多難的事情。
“寫《少林寺》這個活兒,我能接下來,左派的同志們不容易,能為左派電影出一份力是好事兒。”
見江弦答應下來,張鑫炎立刻喜笑顏開,聽到他的後半句話,心中更是一陣感動。
左派電影在香港處境艱難。
他50年代就在香港學洗印了,見證了左派電影在香港從輝煌到沒落的全過程。
見江弦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覺悟,對他不免得生出些親切。
“不過我可說好。”
江弦又開口道:“我也有家庭有父母要照顧,這個劇本我可不能白寫。”
張鑫炎笑了笑,“稿酬自然是會給你的。”
江弦見他沒明白自己的意思,又點撥一句:“張導,如果是香港那邊兒的編劇來寫《少林寺》這個劇本,你們給他多少錢?”
張鑫炎這下反應過來了,“你是說”
“我知道內地和香港的待遇不同,不過既然我為這個劇本付出了,我就不希望我被差別對待。”江弦說。
如果按國內的標準,一部故事片,按照文化部規定的最高標準,劇本稿酬也就個2000塊人民幣。
但是換到香港那邊,薪酬待遇就大不相同了。
那邊兒的編劇雖然地位比內地低的多,但是收入比內地高出不只一點。
江弦知道這事兒可以爭取。
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香港和內地演員的薪酬差別大,劉小慶大鬧一場,於是給內地的演員們爭取到了一點待遇。
所以現在他的態度相當明確。
這個活兒他可以不接,但只要接了,就必須給他按香港編劇的薪酬標準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