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靈感【血】
9月末,《京城文藝》迎來巨大轉變。
不僅是刊物名稱變化,由《京城文藝》變為了《京城文學》。刊物的主要負責人也發生了變化,原本負責人楊沫調走,繼任負責人是王濛。
章德寧心情那叫個複雜。
當初就是她編輯刊發了王濛的作品,也編輯刊發了江弦的,現在他倆一個是主要負責人,一個是編委,都是她的領導。
她來找了一趟江弦,和他說明來意。
“我給你送稿酬單。”
此前給江弦出版的《1978-1980江弦短篇集選》已經發行了三個月,作品集首印三十萬冊,上市一個月後賣光,之後便是繼續加印、加印。
這倒是出乎江弦的預料。
“《人民文學》那邊的評選集也選錄入了我這幾篇,我還以為會對這冊作品集的銷量造成影響。”
章德寧想了想,“那邊的全國優秀評選集,一來定價比較貴,二來文章由多位作家組成,銷量取決於你們的共同影響力,當然不會對你個人的作品集造成多大沖擊。”
頓了頓,她繼續講說:截止到目前,《1978-1980江弦短篇集選》單行本的總印量已經突破了百萬,達到了一百三十萬冊的驚人數字。
《京城文學》沒有提前預支付過江弦印數稿酬,所以這次是將發行三個月的一百三十萬冊單行本印數稿酬悉數支付給他。
作品集的基礎稿酬是一千八百塊,印數稿酬是按照萬冊2%來算。
章德寧遞來一張稿費單,江弦瞥了一眼,上面明晃晃的數字閃的人眼花。
4802塊。
嚯。
這可不是仨瓜倆棗了,絕對算是一筆大數目了,算是江弦寫作生涯迄今為止收到最大的幾筆稿酬,有這四千八百塊,江弦又能躋身進四個萬元戶的行列裡去。
“印數稿酬就是香啊!”江弦忍不住感慨。
作品的銷量和作家收入一掛鉤,的確是能刺激作家們的積極性,不過要是能換成版稅,那錢來的恐怕會更多。
“這四千八可不全是伱的。”
章德寧在一旁提醒:“現在這不是個稅開徵了麼?你這收入水平,算是稅率表裡頭收入額3001-6000的第4級了,得扣除20%呢。”
江弦再一算,4800這麼一扣,超過3000的部分扣20%,超過1500的扣10%這麼算下來,得納入將近600塊,這麼下來,4800就只剩個4200塊左右了。
這真是又爽又心疼。
爽的是自己收入的級別。
這會兒徵收的起點算是非常高了,月收入800元以上才納入徵稅範圍,這會兒工人一個月工資六七十,可以說國內99%的人都不在個人所得稅的徵稅範圍之內。
等於說,江弦的月收入擊敗了全國百分之99%的用戶。
繳個稅的人沒那麼多,哪怕在後世,徵收點5000元/月,全國也只有大概七千萬人需要繳納個稅。
當然了,繳這麼多,他肯定心疼。
章德寧看出他的小心思,悄摸給他支了一招。
“你不是已經結婚了麼,以後投稿的時候,你就署上你和你愛人倆人的名字,相當於你們聯合創作,到時候發稿酬的時候,兩個作者一人一半,這不就.”
好傢伙!
江弦嚇了一跳,快速的看了眼四周。
“德寧老師,亂出什麼餿主意啊。”
心疼歸心疼,納稅是公民的責任與義務。
他可不敢在這上面抖機靈。
收好稿酬單,章德寧又從包裡取出一小份手稿,江弦接過來掃了一眼:
“午餐半小時,史鐵生。”
“這是鐵生同志的手稿?”
“不是。”
章德寧搖搖頭,“鐵生同志的稿子習慣寫在一個硬皮筆記本上,這是我從他那個筆記本上抄寫下來的。”
江弦簡單的讀了一遍,這是一部很短的短篇,幾分鐘就能讀完。
主人公是車間裡一個癱瘓的小夥子,應該就是史鐵生自己,因為他這會兒就在街道工廠做工。
講的很簡單,在車間吃午飯的時候,有人說老家有個傻丫頭被一輛“尊貴”的轎車撞死了,賠了一千塊。
於是其他人也開始幻想讓那車撞上一次,撞完以後給自己找個正式工作、或是到車主家做保姆、或是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