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吃薯片 作品

第215章 不止是一代人(第2頁)

 桑桑的耳邊,是好聽的鴿羽劃過空氣發出的聲響。他的眼前不住地閃現著金屬一樣的白光。

 一九六

二年八月的這個上午,油麻地的許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隻巨大的旋轉著的白色花環.”

 故事戛然而止。

 鄭淵潔看完之後,沒有第一時間合上,而是帶著一絲震撼重新翻至這篇的第一頁,看向第一行。

 “那是一九六二年八月的一個上午,秋風乍起,暑氣已去,十四歲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學那一片草房子中間最高一幢的房頂”

 至此,這篇才像是結尾所寫的盤旋在空中的鴿子一樣,首尾相銜,彷彿組成了一隻巨大的白色花環。

 鄭淵潔一臉的意猶未盡,帶著幾分不捨,離開了那片金黃色的油麻地。

 看向四周,他雙目之中仍帶著些疏離。

 裡的孩子們全都浮現於眼前。

 鄭淵潔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叫杜小康的孩子。

 杜小康被稱作“杜家大少爺”,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的孩子,有油麻地最高大也最結實的房子,小青磚,小青瓦,硃紅院門。

 他有所有孩子們羨慕的皮帶,油汪汪的,其他小孩只有一條線繩系褲腰,所以每回撒尿的時候,杜小康的派頭都是最優雅的那個。

 他就像是小學時候班裡每個小男孩都偷偷恨得牙都癢的那個男生。

 往往這個男生擔任班長,家境好、學習好、人也更成熟,品學兼優,從他身上你挑不出一絲兒不好,而這也是他唯一不好的地方。

 鄭淵潔很快就想到自己小學時班上的這麼一個人,雖然他四年級就被開除,但也記得這麼一個人。

 就像是桑桑和杜小康一樣,他和他的關係很特殊,有友誼又暗暗想和他較勁。

 在當中,杜小康突逢家境敗落。

 他輟學以後隨父親在蘆蕩養鴨,放鴨失敗後,他把五隻雙黃鴨蛋全部送給了桑桑,這是他從大蘆蕩帶回來的全部財富。

 桑桑也把自己心愛的鴿子賣掉,把錢統統給了杜小康幫助他渡過難關。

 故事最後,曾經的“天之驕子”杜小康在學校門口擺起了小攤,成長為一個為家庭生計拼搏的男子漢。

 這一刻,恐怕沒人不被杜小康身上閃光的魅力所感動。

 發表以後,文學評論家也要說了:江弦在兒童文學的領域又寫出了他最擅長的“人物弧光”。

 “怎麼寫的這麼好。”鄭淵潔把《兒童文學》合上,長長的嘆一口氣。

 看過江弦這篇文章以後,他算是徹底服氣。

 人家還真不是靠著自己的名氣說服了《兒童文學》,他寫的確實是好,好到鄭淵潔甚至迫不及待的想再讀個一遍。

 “鄭淵潔同志,該換班了。”交接班的同志喊他一聲,他這才目光迷離的站起,檢查一眼水泵運行狀態,按下停水按鈕。

 回宿舍的路上,鄭淵潔仍舊在琢磨著江弦的這篇。

 他寫童話的原因是很功利性的,在《人民x報》上看到了計x生x即將開始,他當時立馬意識到:

 一家人如果生3個孩子,那一定是1本書3個孩子輪著看,但如果是一家人生1個孩子,那肯定恨不得給這個孩子買30本書。

 於是他開始寫童話故事。

 如今但看完了江弦這篇,他忽然間覺得自己以前寫的東西太蒼白了。

 兒童文學不應該只有小孩子喜歡,也應該寫給大人才對。

 或者說童話不應該是簡單的小故事,應該帶點說教的氣息他寫不出來,但他會寫諷刺。

 京城市青年溝。

 剛上中學的夏林坐在書桌前,捧著隔壁班男孩送的《兒童文學》津津有味的讀著。

 《兒童文學》這部期刊在他們中學裡頭很火,而這一期的《兒童文學》格外難買。

 同學們之間都在傳,那篇《草房子》寫的特別好看,小孩子就是這樣,流行什麼大家就一起追捧,說沒看過在學校裡都有點抬不起頭。

 這就和90年代說四大天王、邁克爾傑克遜一樣,哪怕不知道沒聽說過,也得裝作知道,趕個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