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吃薯片 作品

第91章 交稿(第2頁)

    李小林勸阻,“寫的話,情節和人物可以虛構,但是這種歷史一定要有考據,魯迅先生說,‘對於歷史,則以為博考文獻,言必有據’,他的《故事新編》,也是都有所本,絕非杜撰。”

    “小林姐,我不認為是杜撰。”

    江弦解釋道:“巴老也說了,杜甫有詩佐證,荔枝有來自嶺南的可能,我調查文獻的時候,就發現荔枝來源一直成謎,唐代文獻說嶺南,宋代文獻說巴蜀,究竟是哪,沒有定論,再說這兩地荔枝口味都不相同,貴妃她老人家那麼會享受,也不可能逮著一個地方吃一輩子吧,雖然她也沒活多久。”

    “那伱不能造一條路線出來吧。”鍾阿城那寬鬆的眼鏡又往鼻樑下滑。

    “我當然不能造。”江弦正色道,“我差不多已經從史料裡研究出了一條路線,一套方法。”

    阿城看著他中氣十足的模樣,不大理解他這底氣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那可是從嶺南到長安。

    你能研究出來,我吃。

    “你這個娃兒。”巴金滿臉笑意,“我真想現在就看到你的那篇,和你聊的很有有趣,我很期待。”

    又坐著聊了一會兒,巴金就有些累了,江弦忍不住從挎包裡掏出新買的那部海鷗205照相機。

    “巴老,我能和你照張相嗎?”

    “哦,好喔、好喔。”

    巴金絲毫不介意的答應下來。

    他很隨和,從不介意這些請求。

    餘華就講過,馬原想拍一個《中國文學夢》的紀錄片,特地跑來拍攝巴金,當時巴金還沒有常住華東醫院,但也已經年老體弱,也沒有拒絕他。

    馬原舉著那個大燈,硬生生烤了巴老好幾個小時。

    鍾阿城也想和巴金合照,但他不好意思說。

    “阿城,你幫我們拍一下。”

    “.”

    “好嘞。”

    伴隨著“咔嚓”一聲,一張極其珍貴的影像留存於膠捲上。

    江弦還是蠻關照他的,臨行前,特意幫他要了巴老的簽名。

    從金魚衚衕出來,倆人吭哧吭哧,蹬著車子,呵著白汽,往北影廠騎。

    鍾阿城還是覺得很離譜,不相信江弦能琢磨出這套從嶺南送荔枝到長安的方案。

    “這怎麼可能呢?”

    “我幾個月就能精通數學你信不信?”

    “精通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