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252章 效死之言(第3頁)
武庸邁入帝宮,環顧四周無人,便邁著步履緩緩走進的遊仙臺。
【也是,這般仙器,何須侍從守護呢?】
行至遊仙臺前,武庸只用靈光微微一觸碰,其上便與此刻已經化作七神天的泥丸宮交接,其中只有兩道選擇。
入道軍聽用,以道法與神通劃分序位與道餉。
領銜一軍,以道軍規模大小受餉,以及單獨負責不定的任務。
武庸自然是想都沒想便選擇了第二項。
便是此舉,一陣輕咦一聲驀然響起,驚得武庸汗毛倒豎,而下一刻,武庸便被無法反抗的力量拿了起來。
幾經顛倒之後,武庸勉強止住身形,望見最頂端那底座的健碩老,立刻便繃緊了身子,深深打了個稽首。
“拜見祖君!”
然上方的祖仙饒有興致的打量著武庸。
“嗯,你是開闢了陰世之人-東州武庸。”
“只是,你至今也未渡劫,為何敢入這人劫呢?”
“神仙大道雖好,死了可就萬事皆空咯!”
作為闢陰世之人,自證半條神仙大道之君,武庸自然是有資格讓諸仙記住他的名字。
按理說以此人走出了端倪的神仙大道,本不該摻和進這般跨界征伐的,畢竟,九州至今,也唯有這一位走出了神仙大道影子的。
若是損了在古界,實在是可惜!
說不得,數千載甚至萬載後,九州便會有半個“神仙”、真正的神仙,又多上一脈仙道。
姜祖眸光微垂,想來也是有
些猶豫,他並不是不顧九州未來之人……
“我九州的仙道底蘊比那後天神魔大道的荒域應當強上不少,傳聞仙道可是與先天之道同等的大道。”
“有祖君坐鎮,有獨孤劍仙為先,我等又是援軍,應當還是進退有度的。”
“庸自以為還有些自保的手段,當可一搏。”
武庸不知這祖君的脾氣,也不敢誇口,亦不敢過於內斂,只是尋常對答一般。
“那你統一方道軍,你有兵馬幾何?有何良計,可否能識破各類危局,帶著他等安全歸來?”祖仙仍舊垂眸,再問。
“庸此次出動的麾下當有七方化身元神七屬、元嬰大法師四人、金丹法師十人、陰判城隍四尊、亞真君的元神陰靈兩位、道修七百、陰兵三百七十萬、宇道幽遊天宮一座……庸非良謀,但自微末起,群修歸心,以情繫之、以義聚之、以利撫之,諸君無不效死力。”
“我等受任則盡責,遇險而同進退!”
“當是如此。”
武庸躬身再禮,沉穩答道。
“好好好,好一個群修歸心,諸君無不效死。”
姜祖自帝座的豁然起身,整座帝宮都似是因此暗了下來。
“可惜,當年的道庭也是如此的!”
“希望你們也能一直保持下去,武庸。”
“那你便是我道庭征伐道軍中的第十九支道軍了,著你領玉令一枚,百日之後入天淵聽調令,期間你且聚其道軍,再持玉令往天淵取七頭四階雲鯨以作先鋒。”
“記住,百日不至,貽誤軍機,當斬!“
祖仙敕令一道,喚童兒拿來一道玉符,又從腰間解下一柄青金如意錘,隨手丟向武庸。
“老祖今日看你順眼,這先天靈寶混元錘便贈與你了,只此一寶,但凡半仙拿你,只需祭出此錘,一擊便能打得他神魂驚散,縱使真仙不察,一錘都能將他打落雲頭。”
“且看看你有沒有嘴上說的能耐。”
話剛說完,姜氏祖仙便是大袖一甩將武庸丟出了玉京,下一瞬,便已經到了天淵之上,中州之裡。
武庸此刻腦袋還是暈乎乎的。
獨領一軍?七頭四階雲鯨作先鋒?先天靈寶-混元錘?
啊?
“也是,九州道庭最令諸界聞風喪膽的虛空吞界雲鯨族群啊,怎會少得了它們的身影呢?”
只是,武庸摸著腰間掛著的一尺如意錘,今後狂跳不止。
上古聞名的靈寶-混元錘,這可是曾經擂倒過不止一個上仙的法寶啊!就這麼到手了?
仙道:真仙上仙至仙
上仙=金仙。
至仙就=大羅道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