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義從 作品

222.第222章 玉京 酆都(第2頁)

 這名瓊明大法師向武庸稽首拜道,將其中大概的一些不能公開談論的因果向武庸說明。

 自然,這世家之間,幫了你的忙,卻是必須得讓你知道,否則,我這不是白幫了?

 那大法師在東海道場中逗留半日,與武庸同進一餐,相談甚歡,又與那王姁相見,勉勵一番後,代瓊明宗家主脈送來海量的道銖靈材,甚至還有以鐘山之玉瓶藏攝的“玉虛靈機”。

 這可是讓王姁女道緊張壞了,瓊明主脈可是從來高高在上,縱使他們這一脈的王矜,在瓊明十大序列之中也是被冷落的那位,這般特意接見,又是送上近兩千萬道銖的資糧,甚

至她原本都沒資格享用的“玉虛靈機”。

 王姁自然知曉這不是真想起她來了,終其原因不過是為了做給武庸看,讓這東海之主、年輕道將知曉瓊明看中她,看中任何與他有關之人。

 這是繼雲水王氏的王慶仙之外,第一次有瓊明王氏的宗家之人來接觸東海扶搖。

 待得那瓊明大法師離開後,武庸等人立長環仙島之側,目送其一。

 王姁心中也知曉自己現在該做的事情。

 “剛剛那位王家上修,王氏當代序列第四,王契子,主脈宗子的嫡曾孫,丹成上品太虛紫絳金華丹,得主家賜兩尊靈寶,族裡私下稱為少主。”

 “應當是家族得聞道官四轉,前來相見,後續應當還會有正式的拜謁……”

 這溫婉女道垂首立在一旁,掌心在那一品玉虛靈機上握了又握,幾經掙扎,正要將其獻給武庸之際。

 卻是陡然聽到武庸一陣輕笑。

 “既然是賜給你的,那你便拿著,本道還會截胡你的東西不成。”

 “只是既你在東海,將來大體也無了雲水王氏的扶持,可得時刻明白自己接下來的身份!”

 武庸饒有深意的警告了其一番,再交給她一個任務。

 “那你便做好準備,若是瓊明來人相賀,其中禮宴就交由你負責了。”武庸拍了拍其肩膀,勉勵一番後,轉身便離開了仙島。

 而時至今日,已然是萬事俱備。

 他要於九州中開神隍道,立陰世而彷徨,為那兵馬敕封神印。

 而扶搖山中,諸修歸來之時早已得武庸令,在東郡、丹江兩郡二十三縣,盡取那千年老城四方萬民所踏之青磚、木檻,掘城外壕溝中爛泥,將其塑作十尺方圓,四四方方的城郭臺硯。

 五雷營眾、三煞營諸君齊齊聚攏在祀廟之側,見那風道正修正抬一尊最基礎的城郭之隍廟。

 那丈許上下的小廟,常常是最普通的連縣都稱不上的無名城郭起祭廟。

 而當事人雷營統領-葛道人卻是無甚太大的心緒波動,這般猖身已然是進行了數萬載,無悲無喜,不生不滅,只是倍感奇妙。

 上古香火城隍,似乎多是從有大功德的儒生所選?有士子日讀詩書,受城隍邀,夜審鬼神。

 甚至有城隍缺席之時,託夢於大儒,問其是否願做城隍,若其答應,第二日便身死氣絕,陰神受神力所引,當日晚上便登城隍之位!

 “我記得我是靈寶葛氏第七十九代子?正經的玄門嫡子,今竟入了香火道?”

 縱葛道人三魂缺失十之八九,但望著那座比土地廟稍大上一絲絲的“廟宇”,總歸是覺得有那麼一絲絲的不對勁。

 諸修在祀廟中等待許久,突得,只聞山門內爆竹之聲似天崩地裂般炸響,扶搖武氏以武烈、武楓、扶搖兩百道人,黃天道營四百正騎,兼數百道童於後,組建了一支極為龐大的隊伍。

 諸修將那蓋住城隍廟的幕布揭開,正經露出那座城隍正臉,只見那城隍相如雷將,著銀紋雷鎧,十三節銀鞭捧在掌中,雙眸似有電芒閃爍。

 然葛道人只與其一對視,大腦就像是被重錘了般……

 好一陣眩暈過頭才緩緩醒來,而此時,他已感覺到自家身體已不能行動了,抬首望去,自己似是坐在一架輿輦上,四周是淡黃色的輕紗隨風擺動,前方盡是黃袍兵馬,腰懸法劍,背系黃幡,後方是諸多雙腳縛神行甲馬符的道童。

 只聞四處有民拱手誦唸祝歌……

 九州的敕封神道是正常的,九州的百姓連仙都不拜,只是拱手以禮,除非二者是道主與契道弟子後裔……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