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義從 作品

195.第195章 拜國法尊(第2頁)

 若說修行,在儒生眼中,凡是帝王將相,修行便是以私家誤國家。

 若非少帝只有另拜帝師方能稍加抑制那七百年未變的霸國國師-慈航普度,他們是決計要反對的。

 天下豈有七百年之太師乎?

 卻見那金袍大法尊好看的眉頭突然皺起,避開少帝之禮。

 “不瞞陛下,貧道修行至今,受仙國封,亦是位列一方道官,巡視海內萬靈,族中有正修千餘,道童、僕役數萬。海外諸爾小國亦不過貧道掌中一隅,是以那梵修逾矩,吾自可將其打落塵埃,甚至斬於馬下,亦是有理。”

 “可陛下一國至尊,安能拜我這道官為師?”

 “吾今不過遊歷至此,毋需甲子,還將離去,陛下屆時可隨我去?況弟子者,道學承負,前人因,後人緣,陛下恐怕與貧道並沒有師徒之緣。”

 那大法尊右手一張,其中霞光迸發萬丈,只見那光芒中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藍海,海上時常點綴著大片的巨型陸地。

 有神將化身混天大鵬巡視領地,雙翅一揮,便是百里之遙;海上又有百丈神舟離地御風而行,那小山般的寶舟上侍立著整齊劃一的銀甲軍陣,千人一體,威喝一聲,當即,鐵血鋒芒之氣便是撲面而來;遠處,又是數尊百丈餘高黑甲巨傀踏海而行,可見傀儡肩膀上站著數名修士,十指輕動,牽絲相連,這黑家巨傀便轟然踏在海上,似乎是在追逐著何物……

 視角再往上拉,緩緩便能望到那沿海無垠的陸地邊際線,時常有鉅艦靈舟出入沿海,又有仙修雲集,或御駕乘風,或乘靈鶴寶禽,或騰雲駕霧,或以身踏浪、如履平地。

 僅僅是那來往的道人放在東周就至少是觀守、大將級別。

 此地卻是比之東周繁盛了太多,而且,那景象中的道道清靈之氣,場中文武僅僅是一聞,便頓覺頭腦清醒。

 僅此一角,場中諸臣就敢斷定,那景象若是不虛,那方地界的修行盛況便是勝東周五倍不止!

 這般龍蟠一海的地界之主,難怪不將國師-慈航普度大尊放在眼裡。

 見場中糾結至此,在後方默然坐著的聖母惑太后卻又是起身出言,對著少帝風卿輕笑解釋道:

 “法尊何等人物,仙族子弟,又是這般年輕,成一方道業,弟子之擇,關乎重大,自是不同。”

 聞得武庸自有一方基業,無需多久還要離去,這太后對武庸更是上心,再勸向武庸道:

 “尊者擇弟子,自是事幹重大,皇兒只是頗慕仙學。”

 “即使尊者另有基業,但遊歷東周修行,我等怎能無禮?”“授帝師位,加東周妙上大法尊之位,同一品,開仙士府,封武王,封邑八千戶,與國師並立……我大周如今南方雖有有恙,但北方仍有靈脈七十二座,任由法尊所取。且在華墟中曾有一鈞天殿,請法尊與各仙修,暫居於此……”

 惑後手筆不可謂不大,慈航普度大尊於華墟帝都運營數百載也不過如此了。

 武庸眉頭一挑,細細打量著惑後一番,二人卻是恰好四目相對,坦然相視。

 “仙道貴生,陛下若好學,可時時與貧道探討,吾亦樂見到仙道也能在東周大地生根發芽,成就一方道統。”

 “只是這王位封邑,開府之儀,貧道卻是不能受,聖後還是收回此命罷。”

 “貧道屬扶搖一脈,名號武庸,陛下若有心,近些時日可每日於紫霞將起之時入鈞天與庸同修。”

 說著,這青年法尊遞給少帝一卷古經,此經通體由白玉鑄造,以金絲相連,其上花紋繁複,乃是混沌諸世共通的隸文,其上書《四時風》三字。

 扶搖武氏,風道承襲於瓊明洞天,《大風古經》總攝風道綱理,又有諸法,及至前不久,武庸連得飛砂走石、三昧神風兩道風法,再與大風古經中的呼風喚雨合為風道三法。至今,扶搖風法,也算是真正的有了一套完整的經與理丶術與法,扶搖風法有了可以廣傳天下的資格。

 這少帝若真有恆心,有資質,他也不妨結個善緣,興許扶搖風法的第一脈分支就應在這東周大界呢?

 少帝風卿小心翼翼的接過經書,他發誓,不管是在都城隍廟還是在國師府、方士府,他都沒有見過這麼精妙的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