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河 作品

第394章 海上漕運(第3頁)

更何況還是一個身份曾經尊貴無比的郡主!

月亮終於西沉於海面之上,整個世界似乎都陷入黑暗之中,只餘海浪依然不急不緩地拍著海船。

沒了月光,海船也不敢繼續夜行,靠向岸邊拋錨停駐。

這是一艘負責漕運的船隻。

自隋煬帝開通了南北大運河之後,南方的糧食便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往北方。也讓北方人可以更專注於打仗。

這是整個唐代,四處征伐的最大依仗。

但是金兵佔據中原之後,南北大運河便斷了航運,一直至今也未能恢復。

重新疏通大運河,雖然自忽必烈稱汗後便開始進行,卻也只是挖通了山東至大都的一些河段。以至於江南的糧食想要北運,極其艱難。

從浙江出船,涉江入淮後,再由黃河逆流而上。至河南封丘的中灤旱站後,轉陸路車載牛馱運至淇門,重新裝船,入御河抵達直沽後,再溯白河抵達大都。

糧食一路不僅要裝卸轉運三次,若遇風雨,便極為難行。

但是海運,卻不需要考慮未能疏通的運河阻礙,其成本遠遠低於數次轉運的河陸聯運。

宋國的投降,讓朝廷海上實力有了質的變化。

至元十九年,故宋降將朱清與張瑄造船六十艘,運糧四萬餘石,首次從海道北上。雖然此次在海上飄蕩了幾個月時間,但是足以向世人證明,海運漕糧,是絕對可行之事。

由此,海運數量逐年增加,到今年運糧已經達到了九十餘萬石。

從劉家港出發,過三沙、崇明後出海,入黑水洋,越過東海再繞山東半島進渤海灣,由直沽再溯白河直抵大都。

這條海路,已經成為朝廷事實上的經濟命脈!

為此,朝廷在戶籍之中,專門編定了船戶和海道梢水戶。船戶需為朝廷資財造船,以供海運。梢水戶則為朝廷出壯丁以充水手。

二月開洋,自南往北,五月回來後復運夏糧,八月回。

趙珍珠與管道昇搭乘的,正是準備返回浙江的漕運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