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第2頁)
嚴紹庭和張居正兩人皆默默點頭。
這也正是他們兩人所想。
中原歷朝歷代,雖然種種制度不同,可從來都是依著人丁來核算賦稅。
於是就造成了一個恐怖的現象。
國家初定,人丁稀少,百姓皆耕者有其田,前朝大戶也幾乎都被掃清,於是國家呈現出一片祥和景象。
可隨著國家的發展。
自然會有新的大戶人家和王公權貴出現。
這些人依仗功名身份,手中握有免稅數額,又能以權謀私,逃避賦稅。
但一府一縣,稅賦是有一個額定總數的。
比如應天府而論,若國初有十萬畝地,國家徵收這十萬畝地的田賦,自然是正確的。但隨著發展,這十萬畝地裡面有五萬畝甚至八萬畝都被權貴大戶佔了去,逃避了賦稅。
可朝廷還是要依照十萬畝田地徵繳賦稅。
那麼出現的結果是什麼?
自然是餘下的五萬畝地或者兩萬畝地的百姓,承擔起總數十萬畝地的賦稅。
這也基本就是苛捐雜稅的由來以及百姓負擔日益沉重,最終生計艱難的原因之一。
當然,並不是說應天府只有十萬畝地。
而是類比。
道理基本如此。
換到現在嚴紹庭、張居正、海瑞他們所議論的。
就是從今以後,再也不看身份,也不看旁的原因。只看田畝數,只看這田地是誰的。
朝廷徵繳田賦,也只針對田畝去徵收。
於是。
那些侵佔田地的人家,便要依照名下田畝去繳納田賦。
當然這裡面依舊有可以鑽漏子的地方,依舊可以因為地方官府和地方權貴大戶勾連而出現舞弊的情況。
但制度上,卻是好的,也是正向的。
而要保證制度的完善,自然就需要另一套法子來管控。
諸如朝廷需要強有力的管控,需要嚴苛的吏治管理。
只是不論如何。
制度的架子卻必須要事先搭建起來。
有了這個制度,朝廷才能有人去做這個事情。
而這。
也正是官紳一體納糧的核心。
不過。
海瑞這時候又說:“只是國朝賦稅,過往卻有細分,田賦一項,丁稅一項,人丁與田賦歷來二分。若是當下以官民一體納糧歸算,則在下愚見,亦當將丁稅歸於田畝之中,亦如田賦落於田畝均攤,如此則百姓可為鬆綁,少田則少交丁稅,富裕多田人家必當多交丁稅,無田則無丁稅。如此,諸如江南等地無田百姓便可自行出入府縣,去往工坊之中無有後顧之憂的做工賺錢養家。此般行為,亦可助長各類工坊手工生長,再以商稅落實,則國家亦可平添財稅進項。”
這話一出。
即便是嚴紹庭也是眉頭一挑。
官紳一體納糧,是解決田賦的問題。
而海瑞竟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悟出攤丁入畝的制度,可是讓他出乎意料。
海瑞口中的丁稅。
其實就是人頭稅。
亙古已久。
丁稅和田賦,便是古往今來一直壓在百姓身上的沉重負擔。
權貴大戶自可逃避,但朝廷有數,亦如田賦,丁稅也就被轉移到了那些貧窮百姓身上。
而且和田賦不同。
海瑞對說的丁稅,是和裡甲、均徭等四差銀一併由地方官府徵用。
注意。
是地方官府徵用。
便是地方官府徵收這筆錢糧,然後地方官府使用。
這筆錢,是不上繳給朝廷戶部的。
於是。
眾所周知,懂的都懂的事情就是,這些錢糧往往大多都會落入到衙門官吏手上,被裝進私囊之中。
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
錐,反多徭役。
大抵便是這等道理。
海瑞能想到這一層,又豈能不讓嚴紹庭意外。
他不由感嘆著開口:“攤丁入地、地丁合一,想來便是剛峰兄所言之意。若是朝廷依此施行,則地方百姓,不論權貴大戶還是黔首黎庶,皆以田地之數而論賦稅錢糧,屆時只需朝廷嚴加管控,大戶人家丁稅、田賦足數繳納,窮苦百姓再無沉重負擔,自當日益興盛!”
海瑞亦是面露笑容:“攤丁入地!潤物此般總結之言,足以暢述我之所想,盡是不謀而合!”
嚴紹庭當即搖頭:“此法乃是剛峰兄所思而提,我亦是於剛峰兄所言稍加總結而已。”
瞧著眼前兩人互相吹捧,張居正撇了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