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無懼困難,蘇曜持節出征(4K)
“咱們這個白馬將軍決定投降了沒有?”
管子城外的圍城大營中,大王丘力居問部下道。
“報大王。”
親衛回報:
“那個混賬不但趕走了咱們的使者,把您的禮物都給扔了,還一番辱罵,著實令人生恨。”
“依屬下看,咱們不用再給他面子,直接強攻拿下他吧。”
“不過區區千餘人,怎是我等三萬餘大軍對手。”
“到時候,讓他跪在您的面前,看他還嘴硬不嘴硬!”
然而,丘力居只是擺了擺手,讓部下退去,繼續吩咐加強守備,三萬大軍對小小的管子城四面合圍,一副誓把公孫瓚困死的樣子。
是的。
如蘇曜所料,歷史的修正力發揮了作用。
雖然這場戰爭的爆發地點和過程都大幅度改變,但是公孫瓚孤軍深入,被困管子城的結果卻沒有變。
這位出身邊塞令支公孫氏,與鮮卑和烏桓人等長期結下血仇的公孫瓚,在烏桓大軍自平原撤離後便一路銜尾追擊,收復盧龍塞後便與蘇曜所想一般,企圖重建遼西防線。
然而,他卻沒想到,當逃出塞外後,那些一盤散沙,任他追殺的烏桓人卻是突然間恢復了士氣,組織了幾次有力反擊。
大感不妙的公孫瓚於是一路邊打邊撤。
可是,那烏桓人受了一路氣,哪裡會放過他們,胡騎是越聚越多,自那一個個山頭上殺出。
就在這獵人成了獵物,公孫瓚所部危在旦夕的時候......
突然間,天降大雪給了他一條生路。
趁著雪夜,公孫瓚帶人一路逃亡,總算在被敵人發現前逃進了這幾成空城的管子城中,方才得一絲喘息。
......
“我公孫瓚絕對不會投降!”
看著城下那狼狽不堪離開的烏桓使者,公孫瓚咬牙對將士們道:
“此乃死地,某亦是心知肚明。”
“爾等若有想要降者,在下也絕不阻攔。”
“自且出城便是。”
死地。
公孫瓚說的倒是一點都不誇張。
管子城,位於今河北遼寧交界一帶。
乃燕國古城,得名於春秋之時。
公元前644,齊桓公履行霸主義務,響應燕國求援,率領齊國將士們深入幽燕與當時盤踞東北的山戎部落大戰,滅掉令支、孤竹等山戎古國。
是的,公孫瓚家的令支縣,便是建立在這山戎古國之上。
且說,當年大勝後,山戎一路向東北退卻,進入古老的遼西通道。
在這追擊戰中,作為華夏頭一支進入遼西這複雜地形的齊國大軍理所當然的在這山谷中迷了路。
全軍上下那是不知所措,幸賴名相管仲足智多謀,找了幾匹此地老馬,放開讓它們自己找路,將全軍領出迷谷。
而後,燕國便在這遼西走廊的道中設城控扼交通,起名管子城以作紀念。
故而,這遼西管子城也是一座有八百年曆史的古城。
然而,城市雖然古老,但管子城卻從來都不是個大城。
與那其後廣袤的遼河平原上養育了大漢五郡數十萬人口不同,在這地形複雜的遼西通道上的管子城,只是一個聯通盧龍塞與柳城要塞的小型據點,支撐不了多少人口。
不過管子城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不但是為了兩地中轉,供商旅歇腳,更是位於烏桓眾部和鮮卑眾部的匯集點上,遙控並隔斷兩方。
所以,公孫瓚逃到這裡後,終於有了據城而守的底氣。
但是呢,來到這裡後,公孫瓚卻發現,這個離他老家近在咫尺的小城卻成了一個死地。
敵眾我寡,突圍無望,他們本就做好了準備。
但是,真的進來卻發現,這裡的困難比想象中更多。
是的,對於他們這些追擊的將士而言,防守的最大困難,並非城外那些一眼望頭的數萬烏桓叛賊,而是他們自己。
輕騎追擊的公孫瓚將士們,壓根就沒帶什麼輜重糧草。
而更令人絕望的是,管子城這座本就不大的邊境要塞中,那些極其有限的百姓,也早就在之前的連番戰亂中避居遼東了。
所以,對於公孫瓚等人來說,就地籌糧,也完全成了泡影。
甚至,不但沒有糧食,連出城樵採,獲取生火做飯的木材,都在眼前的圍城大軍下成為了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