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從天降 作品

第672章 蘇曜赫赫聲威的餘波(第2頁)

 董卓要免兩人軍權,以保證自己後路。

 沒錯,就這麼一紙詔令,就想讓兩位各自擁兵數萬的大員入京聽令,臣服自己。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稽!

 從任何現實的角度上來考慮,皇甫嵩都不可能乖乖聽令。

 是個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這回京就是死路一條!

 於是乎,不管是皇甫嵩的兒子皇甫酈也好,其部下長史梁衍也罷,他們都勸皇甫嵩不要聽令。

 甚至,京兆尹蓋勳還專程密會皇甫嵩,向其面陳利害,請皇甫嵩起兵討董,他京兆之地將全力支持皇甫將軍大義的舉動。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發生了。

 皇甫嵩拒絕了眾人的請求,就這麼一紙詔令,他就乖乖的交出了兵權,孤身赴京。

 甚至皇甫嵩還毅然決然的要求蓋勳謹守臣節,莫要作那亂臣賊子。

 那京兆尹蓋勳見皇甫嵩如此只能是感嘆一聲,天不佑炎漢,無奈的與皇甫嵩一起交了兵權,進京赴任。

 然後,不出所有人意料的事自然也發生了。

 在皇甫嵩入京後,董卓甚至連幾天的時間都不願意多等,直接讓那掌管刑法的官員在城門口就拿下了他。

 那官員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將皇甫嵩交付審判,擇期問斬!

 上奏朝廷?自然是董卓一言就要斬了。

 如此無恥殘暴的一幕,登時引得群臣震怒,可以說滿朝文武都在為皇甫嵩求情。

 最後,還是在蘇曜進兵的壓力與群臣們共同的努力下,董卓才免了皇甫嵩的死罪,而是置一閒官,看管在身旁。

 堂堂一代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而更加令人唏噓的事情是,也正是皇甫嵩最後的這個忠誠無比的決定,徹底斷送了大漢最後一次糾正的機會,使得國家不可逆轉的滑向了分裂內戰的結局。

 這是大漢四百年獨尊儒術,經學教育的結果,即便在這天下大亂的時代中,他們也依然抱持著這樣的理念。

 他們是時代的逆潮者,抱著自己最後的那一份忠君愛國的理念,無一例外的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

 在歷史上,這些人最終都成為了諸如董卓和袁家兄弟、還有曹孫劉等人的經驗包。

 而現在.....

 堵陽城,現在。

 “什,什麼?!”

 “就這?這弘農郡就

這麼拿下了?還是兵不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