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004章 關於葉赫那拉的詛咒,很有意思

來自葉赫那拉氏的詛咒?

 

一句話給所有人都說懵了,大家傻傻的看著馬三爺。

 

馬三爺表示,自已確實按照地圖的位置找到了地方,就在二道河子一處隱蔽的山洞裡,山洞是天然形成了,如果不是經常出入老林子的人,是根本找不到的。

 

“當時我走入山洞的時候,裡面擺放著不少老物件,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古董。”馬三爺用手撫摸著鬍鬚,“但是在一隻木箱上面,有一張黃紙,上面用鮮血寫著滿文。”

 

內容就是:今日起此國寶者,必當復我華夏之興,勿讓國寶流出華夏,違者,日後必當大禍臨頭,卒於國寶!最後的留名是,葉赫那拉.瑞吉。

 

“看到這張紙條的時候,我才想起來,我救的那個人姓那,這葉赫那拉後來不就改了姓那麼?”馬三爺說到這裡,無奈的雙手一攤,表示別人可以不信,但自已指定信。

 

馬三爺覺得自已就是個普通人,原本就打算用這地圖上面的東翻身,這上面這麼一寫,那自已更不敢動了。

 

“切,我還以為什麼呢,”刀疤聽完把大嘴一撇,“爺們,我看你也不沒膽子的人呀,被一張紙給糊弄住了?”

 

刀疤拍了一下胸脯,“這樣爺們,明天你帶我們去看看,等我們把裡面的物件拿出來,到時候少不了您的好處!”

 

陳陽拍了刀疤一下,讓他不懂就不要亂說話,雖然說關於葉赫那拉詛咒的事情,自已也說不清楚,但這確實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歷史。

 

“在這段歷史中,有一位非常有意思的美女,她叫葉赫那拉·布喜婭瑪拉,就是非常有名的葉赫老女,東哥!”

 

刀疤聽完愣了一下,抬手摸摸頭,“美女?東哥?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不會又跟.......”刀疤第一時間想到了伊知那個不男不女的傢伙。

 

說起葉赫那拉氏的詛咒,還要從努爾哈赤說起,在明初的時候,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三個部落;海西女真分為葉赫、烏拉、哈達、輝發四部,努爾哈赤屬於建州左衛。明朝對於女真的管理,就是今天扶持這個,明天扶持那個,反正就是讓各個部落之間互相爭鬥,不能讓他們一家獨大。

 

div data-faye=

 

"iage

 

" source=

 

"er

 

" css=

 

"icture

 

" grou-id=

 

"1

 

"ig src=

 

"{{iage_doa}}{

 

"iage_tye

 

":1,

 

"itye

 

":

 

"iage

 

jeg

 

",

 

"source

 

":

 

"er

 

",

 

"web_uri

 

":

 

"novel-ic-r

 

3c449aa92a10127b8e62f0e443327b8e

 

",

 

"width

 

":641,

 

"height

 

":427}

 

" alt=

 

"

 

"

 

css=

 

"icturedesc

 

" grou-id=

 

"1

 

"

 

div葉赫那拉屬於海西女真,愛新覺羅屬於建州女真,兩個氏族之間的的矛盾由來已久。據說早在元末明初時,葉赫那拉氏族與愛新覺羅氏族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頭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氏臣服,指著大地說:“我們是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愛新覺羅是金子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他們改姓金的主要原因。”

 

而葉赫那拉的首領聽了一陣大笑,他指著天上的太陽說道:“金子算什麼,我們姓它!意思就是說,葉赫那拉就是太陽的意思。”意思自然不言而喻,你是金子又如何,沒有太陽,你啥也不是。結果,在那場戰爭中,葉赫那拉氏最後打敗了愛新覺羅氏,成為當時女真族最大的部落。

 

萬曆十一年,建州右衛反叛明朝,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圍剿古勒寨。混戰中,誤殺了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這讓努爾哈赤異常憤怒。雖然明朝給了他三十匹馬,三十道敕書,並讓他承襲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一職。但這些都沒有平復努爾哈赤心中的怒火,努爾哈赤用祖父留下的十三副兵甲,拉起了一支隊伍,在赫圖阿拉起兵。

 

年輕的努爾哈赤,在一次經過葉赫部時,葉赫部的首領揚吉努,見努爾哈赤年輕有為,料他將來必成大事,提出要把自已的小女兒孟古嫁給他。努爾哈赤當即答應了。事隔不久,揚吉努兄弟因事觸怒了明朝,被明朝廷設計誘殺。揚吉努兒子布塞和納林布祿分別繼為貝勒。

 

萬曆十六年,揚吉努的兒子納林布祿履行其父生前許下的婚約,將十四歲的妹妹孟古送給努爾哈赤為妻,孟古為努爾哈赤生下一兒子,就是後來的皇太極。

 

“而這時候的努爾哈赤,已經以鐵腕政策,幾乎統一了建州三衛,得到了明朝的承認,被授為都指揮使,成為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領,實力大增。因此,努爾哈赤同其他部落的關係也開始惡化。”陳陽烤著火,繼續講著努爾哈赤的發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