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清宮造辦處
楚老闆此話說完,在場的所有人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誰都沒想到,楚老闆居然是名家之後。據不完全統計,乾隆年間在內務府工作的官員有3000多人,其下還有不少工匠、雜工、蘇拉,總數達數萬人。內政部下屬的七個部門、三個機構幾乎涉及方方面面。
內務府造辦處,從康熙三十二年開始,造辦處開始設立各門類的作坊,到乾隆二十三年一共共設有 42 個製作不同物件的作坊。
這些作坊是:做鍾處、鑄爐處、槍炮處、玻璃廠、盔頭作、輿圖房、弓作、鞍甲作、琺琅作、鍍金作、玉作、螺絲作、鏨花作、鑲嵌作、擺錫作、牙作、硯作、銅作、鍍作、鑿活作、風槍作、眼鏡作、刀兒作、鏇軸作、匣作、裱作、畫作、廣木作、木作、漆作、雕鑾作、鏇作、刻字作、燈作、裁作、花兒作、絛兒作、穿珠作、皮作、繡作、畫院、如意館。
不難看出當時造辦處幾乎涵蓋了當時手工製造業的大部分,到了乾隆二十三年,造辦處以“合併同類項”的方式進行了改組,將原來的 42 個“作”,合併為 13“作”,這 13 作是:匣裱作、油木作、燈裁作、金玉作、銅鍍作、盔頭作、造鐘處、鑄爐處、炮槍處、琺琅作、玻璃廠、輿圖房、如意館。
也有說清宮造辦處是 14 作,那是因為光緒年間,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型的槍炮,造辦處為此成立了花炮作,後改叫花炮局,專門負責採購西洋花炮。如此,造辦處又多了一“作”。
別看乾隆將造辦處從42個作坊,改為了13作,但是人一點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造辦處各作的工匠,按各自的手藝不同,共分為61個工種,可為分工非常精細。
比如:隸屬於金玉作坊的有:鍍金匠、螺絲匠、琢玉匠、磨玉匠、鏨花匠、鑲嵌匠、擺錫匠、硯匠;螺絲匠、磨玉匠,你們就想吧,這分工得多細緻,連一個螺絲都不放過,都有專門負責的工匠,你說造辦處出的物件能不好麼!
還有,隸屬於玻璃廠的有:玻璃匠、吹玻璃匠、燒匠、碾匠;隸屬於燈裁作的有:燈匠、穿珠匠、裁匠、花匠、絛匠、染皮匠、彩繡匠;吹玻璃匠還可以理解,畢竟在當時玻璃是要靠吹出各種形狀的,這也算一門手藝,但這個穿珠匠,有點讓人理解不了,穿個珠子都有專門的工匠,嘖嘖!
這 61 個工種,俗稱“造辦處的六十一行”,這些工匠並不是全部。在清宮造辦處的 200 多年曆史中,這些手藝是相對固定的,工匠也是造辦處在冊的正式工,不包括他們的助手、副工。
別看有這麼多工匠,但是能把名字入冊的工匠,並不多,根據光緒二十一年造辦處的“匠役餉冊”記載,當時在冊的各“作”共有正式工匠 449 人,其中“南匠”為 56 人。
而楚老闆口中的先祖楚維恭,便是在冊內一名特等匠人中的一名南匠,能在這麼多工匠中,把名字留在造辦處工匠冊裡的,那可是頂尖的人物。
內務府造辦處匠役分為南北兩派,這是因為工匠來源有三:第一,從三旗佐領內蘇拉挑選的家內匠役,因其旗人身份,又稱為旗匠,佔造辦處匠人的絕大多數;第二便是羊城等督撫以及三織造等處選送的南匠,僅為造辦處中的少數技術骨幹;第三喂為頂造辦處缺額而臨時招募的民間匠役,人數不多,但南方北方、旗人漢人均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