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528章 陳陽說的沒錯(第3頁)
石谷正野捧著兩個木盒,轉身走出了辦公室。他來到貴賓室,將木盒輕輕放在桌面上,然後打開了其中一個,露出裡面精美的古董。
“葉少,您看看這物件如何?”他微笑著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深意。
葉輝的眼神,原本平靜如水,此刻卻像投入了一顆石子,盪漾起層層漣漪。他緩緩地,幾乎是虔誠地,將目光投向木盒內部。僅僅一眼,他便被其中的珍寶所深深吸引,原本略顯慵懶的姿態瞬間變得精神抖擻,眼中閃爍著難以抑制的光芒,如同夜空中驟然亮起的星辰。這老鬼子手裡,果然藏著好東西!
清乾隆 翡翠碗 (一對)
木盒內,靜靜地躺著兩隻翡翠碗。它們彷彿一對孿生兄弟,材質、造型、規格,甚至連碗身上天然的紋理都如出一轍。每一隻碗都是由一整塊翡翠原石雕琢而成,渾然天成,毫無拼接的痕跡。翡翠的底色是溫潤的白色,其間飄蕩著青翠欲滴的綠色花紋,如同水墨畫般暈染開來,又帶著幾分青花瓷的雅緻美感。
碗壁薄如蟬翼,卻又均勻得不可思議,絲毫不見裂紋或瑕疵。透過光線,甚至能隱約看到對面物體的輪廓。碗口直徑足有十七八釐米,高度則在八釐米左右。如此碩大的翡翠碗,其原石必然重達十幾公斤,即使在翡翠資源豐富的年代,也實屬罕見。不過轉念一想,乾隆皇帝以奢靡著稱,對於御用之物更是極盡鋪張,用料不計成本,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兩隻翡翠碗,造型端莊典雅,規整秀麗,口沿微微外撇,邊緣鋒利得如同刀刃,弧形的腹部與圈足相得益彰,整體器形與乾隆官窯瓷器中的對碗一致。碗壁薄而細膩,白潤的底色中透著閃閃的翠色,碧綠的光芒令人賞心悅目。其造型圓融流暢,體態婀娜多姿,彷彿一位身著華服的仕女,優雅而高貴。經過工匠的精心打磨,碗身散發著溫潤的寶光,雖然厚度不及蟬翼,卻也厚薄均勻,恰到好處。增一分則嫌臃腫,減一分則失其豐滿,可謂是巧奪天工,堪稱皇家御用之物的典範。
在當時的工藝條件下,製作如此精美的翡翠碗,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據說在清朝乾隆時期,玉器製作的損耗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左右。這意味著,為了製作出一隻完美的翡翠碗,背後可能要付出四個甚至更多殘次品的代價。每一隻翡翠碗的背後,都凝聚了無數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是他們用畢生的技藝,將冰冷的玉石賦予了生命和靈魂。
這兩隻翡翠碗,質地通透,如同冰種一般晶瑩剔透,淺淡的綠色,清新淡雅。碗身光素無紋,不事雕琢,恰好印證了「大器不琢」的古訓。老子曾雲:「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的美,無需過多的修飾,璞玉渾金,方顯其天然之美。正如清澈的泉水無香,珍貴的寶玉無需雕琢,這正是這兩隻翡翠碗的妙處所在。碗底,刻著「乾隆年制」四個大字,更是彰顯了其皇家御用的尊貴身份。
葉輝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涼氣,他小心翼翼地將碗放回盒中,心中驚歎不已。他曾在博物院見過類似的翡翠碗,但無論材質、工藝還是保存狀態,都遠不及眼前的這兩隻。這老鬼子手裡竟然有如此珍寶,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這老鬼子究竟是從哪裡弄來的這寶貝?這可是乾隆皇帝如意館中記載的珍品,不用想也知道他們是怎麼拿到手的。想到這裡,葉輝心中不禁翻騰起來,這些珍貴的物件,本應該在博物館裡放著,就算不在博物館裡,也應該在自己或者陳燕這樣人手裡,而現在......
葉輝低頭凝視著兩隻翡翠碗,手裡的核桃揉著的咔嚓咔嚓直響,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他再次抬頭看向石谷正野,眼神中多了幾分深邃。
“這幫鬼子當年到底拿走了多少好物件呀!”葉輝微笑看著石谷正野,心裡暗暗琢磨著,“陳陽那句話說的沒錯,跟小鬼子講什麼誠信,能騙則騙,能懵則懵!”
“葉少,您看看這物件如何?”他微笑著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深意。
葉輝的眼神,原本平靜如水,此刻卻像投入了一顆石子,盪漾起層層漣漪。他緩緩地,幾乎是虔誠地,將目光投向木盒內部。僅僅一眼,他便被其中的珍寶所深深吸引,原本略顯慵懶的姿態瞬間變得精神抖擻,眼中閃爍著難以抑制的光芒,如同夜空中驟然亮起的星辰。這老鬼子手裡,果然藏著好東西!
清乾隆 翡翠碗 (一對)
木盒內,靜靜地躺著兩隻翡翠碗。它們彷彿一對孿生兄弟,材質、造型、規格,甚至連碗身上天然的紋理都如出一轍。每一隻碗都是由一整塊翡翠原石雕琢而成,渾然天成,毫無拼接的痕跡。翡翠的底色是溫潤的白色,其間飄蕩著青翠欲滴的綠色花紋,如同水墨畫般暈染開來,又帶著幾分青花瓷的雅緻美感。
碗壁薄如蟬翼,卻又均勻得不可思議,絲毫不見裂紋或瑕疵。透過光線,甚至能隱約看到對面物體的輪廓。碗口直徑足有十七八釐米,高度則在八釐米左右。如此碩大的翡翠碗,其原石必然重達十幾公斤,即使在翡翠資源豐富的年代,也實屬罕見。不過轉念一想,乾隆皇帝以奢靡著稱,對於御用之物更是極盡鋪張,用料不計成本,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兩隻翡翠碗,造型端莊典雅,規整秀麗,口沿微微外撇,邊緣鋒利得如同刀刃,弧形的腹部與圈足相得益彰,整體器形與乾隆官窯瓷器中的對碗一致。碗壁薄而細膩,白潤的底色中透著閃閃的翠色,碧綠的光芒令人賞心悅目。其造型圓融流暢,體態婀娜多姿,彷彿一位身著華服的仕女,優雅而高貴。經過工匠的精心打磨,碗身散發著溫潤的寶光,雖然厚度不及蟬翼,卻也厚薄均勻,恰到好處。增一分則嫌臃腫,減一分則失其豐滿,可謂是巧奪天工,堪稱皇家御用之物的典範。
在當時的工藝條件下,製作如此精美的翡翠碗,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據說在清朝乾隆時期,玉器製作的損耗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左右。這意味著,為了製作出一隻完美的翡翠碗,背後可能要付出四個甚至更多殘次品的代價。每一隻翡翠碗的背後,都凝聚了無數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是他們用畢生的技藝,將冰冷的玉石賦予了生命和靈魂。
這兩隻翡翠碗,質地通透,如同冰種一般晶瑩剔透,淺淡的綠色,清新淡雅。碗身光素無紋,不事雕琢,恰好印證了「大器不琢」的古訓。老子曾雲:「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真正的美,無需過多的修飾,璞玉渾金,方顯其天然之美。正如清澈的泉水無香,珍貴的寶玉無需雕琢,這正是這兩隻翡翠碗的妙處所在。碗底,刻著「乾隆年制」四個大字,更是彰顯了其皇家御用的尊貴身份。
葉輝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涼氣,他小心翼翼地將碗放回盒中,心中驚歎不已。他曾在博物院見過類似的翡翠碗,但無論材質、工藝還是保存狀態,都遠不及眼前的這兩隻。這老鬼子手裡竟然有如此珍寶,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這老鬼子究竟是從哪裡弄來的這寶貝?這可是乾隆皇帝如意館中記載的珍品,不用想也知道他們是怎麼拿到手的。想到這裡,葉輝心中不禁翻騰起來,這些珍貴的物件,本應該在博物館裡放著,就算不在博物館裡,也應該在自己或者陳燕這樣人手裡,而現在......
葉輝低頭凝視著兩隻翡翠碗,手裡的核桃揉著的咔嚓咔嚓直響,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他再次抬頭看向石谷正野,眼神中多了幾分深邃。
“這幫鬼子當年到底拿走了多少好物件呀!”葉輝微笑看著石谷正野,心裡暗暗琢磨著,“陳陽那句話說的沒錯,跟小鬼子講什麼誠信,能騙則騙,能懵則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