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1385章 這我知道呀!

陳陽將宋書拿在手裡,目光掃過泛黃的書頁,指尖輕輕摩挲著書頁的紋理,一股歷史的沉澱感撲面而來。他微微皺了一下眉頭,腦海中浮現出關於這本書的信息,很快便認出這是一本什麼書了——宋代林希逸創作的《鬳齋考工記解》。陳陽心中暗自思忖,這並不是因為他對古籍鑑定有多麼高深,而是因為在這個年代,宋書實在是太好鑑定了。

 

首先,宋代書籍大部分使用兩種紙張:白麻紙和黃麻紙。這兩種紙張,對於陳陽來說,簡直如同孩童的塗鴉一般容易分辨。它們都是用麻紙製成,製作工藝相對原始,對著燈光一照,就能清晰地看到紙張上縱橫交錯的麻纖維痕跡,而且連紋比較粗,大約有兩指寬。

 

白麻紙

 

陳陽回想起自己曾經在博物館裡看到過的宋代書籍,那些紙張上的粗連紋和粗糙的纖維,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腦海中。他知道,凡是出現這種粗連紋,並且纖維表面比較粗糙的紙張,都屬於麻紙,也就是早期紙張。至於具體是白麻紙還是黃麻紙,只要親眼對比過兩種紙張,就能一眼分辨出來,根本不需要藉助任何工具。

 

黃麻紙

 

其次,宋書的版式和行格都非常規整,每一行的字幾乎都像是用尺子量過一般整齊劃一,如同訓練有素的士兵列隊一般,橫平豎直,方方正正。這讓陳陽聯想到華夏閱兵儀式上,士兵們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那種莊嚴肅穆的感覺與宋書的版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宋版古籍並非近代才開始受到追捧,早在明代就已價值不菲。明末藏書家錢謙益和毛晉,大力宣揚宋元刻本的價值,並大量收購,引領了後世收藏宋元刻本的風潮。到了清代乾嘉年間,宋元版古籍更是珍貴異常,即使是殘缺的書頁,也有人爭相收藏。

 

一紙宋書一兩金,這句流傳甚廣的話語,足以證明宋書在當時價值連城。也正因如此,後世仿造宋書的現象屢見不鮮。不過,在這個年代,仿造宋書的人還比較少,畢竟這門手藝技術要求高,費時費力,而且收藏古籍的人也相對較少。

 

陳陽對古籍收藏並沒有多大興趣,他深知這門學問博大精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不過,他倒是聽說過一本名為《加德親歷:古籍拍賣風雲錄》的書,作者拓(tu)小堂是嘉德拍賣行古籍善本部的總經理,自1993年進入嘉德以來,親歷了無數古籍拍賣的盛況。在這本書中,拓小堂詳細記錄了加德拍賣行經手過的每一本古籍,從收集到拍賣的整個過程,以及其中不為人知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書中還配有大量的古籍彩頁,可以讓讀者一睹珍貴古籍的風采。

 

陳陽的眼睛就像掃描儀一樣,迅速掃過那本宋代林希逸創作的《鬳齋考工記解》,然後,他整個人就像被雷劈中一樣,呆立當場。緊接著,他猛地轉頭,對著謝明軒大喊一聲:“明軒,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