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得有本事才行
朱允熥會不會興起大案,這件事情老朱也有些沒底氣,不過他也不是特別在意。
他非常清楚,如果這一次的事情比較嚴峻,他的那個寶貝孫兒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興起大案。至於說什麼最近這一兩年需要穩定一點,那實際上不是特別要緊。
畢竟朱允熥的情況有些不一樣,皇權交替在他這裡不會有太多的波瀾,不一定就是說朝局穩定才適合他坐穩龍椅。
說到底還有老朱保駕護航呢,老朱是禪位,而不是其他。
在朱允熥還在想著要去做好一些事情的時候,開平王府就顯得比較熱鬧了。
常森從福建回來述職了,這個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過去一年就是在福建,一直在踏踏實實的去做著皇太孫交代的任務。哪怕他能力比較一般,但是正二品的官職、開平王的幼子,以及皇太孫的三舅。
這些身份足以讓他在福建十分的自在,
雖說福建都司指揮使的官階和常森一樣,這是福建官階最高的兩個。
和都司並稱三司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布政使從二品、按察使正三品,互不隸屬不說,官階也不夠。
不誇張的來說,在福建的時候,常森感覺到比在應天府還要自在。
那裡看似不如應天府繁華,可是也不是絕對意義上的荒僻之處。在福建的時候,常森才感覺到自己是一等一的威風,誰都要敬著他。
在福建的時候可以逍遙自在,但是回到了應天府,常森就明白自己的地位。他這個正二品真的沒有太大作用,應天府的正二品實在太多。
回到了開平王府,那就是更加沒什麼好說的了,地位也根本不夠瞧。
“母親!”規規矩矩的行完禮之後,常森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繼祖呢,讓我也瞧瞧。”
常藍氏則說道,“還在睡著沒醒,醒了自然抱過來給你瞧瞧。”
提起寶貝孫子,常藍氏那是發自心裡的高興。她覺得自己這輩子沒什麼好遺憾的了,以前還因為擔心香火的問題沒臉去見老常,可是現在就不用擔心這些事情了。
看著小兒子,常藍氏催促說道,“你和你媳婦也要抓緊些,你二哥現在有了子嗣,你也該有個子嗣才好。”
常森自然是連連點頭,以前還有些擔心年齡等等,可是現在看看也不擔心。二哥都能生孩子,那他肯定也是可以的。
“還是殿下待你們好,誰家大將在外還讓家眷隨行?”常藍氏頗為驕傲的說道,“你也不要辜負殿下一片好心。”
這一點常森自然也是心裡有數的,他這樣拖家帶口的去上任的高級將領到底是少數。
常森按捺不住八卦,問道,“娘,允熥真的有了子嗣?”
常藍氏臉上的笑容根本無法掩飾,“有了,都在朝堂上報了喜,先前也私下和我說了。咱家繼祖的命好,有他太子表兄護著,以後說不定還能入宮伴讀。”
常森也是喜形於色,要說伴讀這樣的一個身份還是非常重要的。未來天子的玩伴,本身就是極其特殊,再加上足夠的身世,常繼祖這個小子以後就是勳貴人家的翹楚。
哪怕沒有什麼能力都不要緊,也不會妨礙他的超然地位。
徐家,中山王那邊實際上也差不多。徐欽那小子以後有福氣了,挑起門梁不成問題。
說到底就是出生好,這是先天優勢了,就算是很多人不斷的努力也無法達到。甚至就算是有些奇才能力出眾,也沒辦法達到常繼祖、徐欽出生時的起點。
常藍氏認真起來問道,“允熥讓你辦的事情做得如何了?”
常森也不隱瞞,“這回回來,我帶了二百餘人。有人是給我關入大牢,給他們些帶功立罪的機會,有些則是家大業大,給他們些許好處就行。”
常藍氏也不多問,只要自家小兒子踏踏實實的在辦事,那顯然也就足夠了。
別看現在的常藍氏喜歡求佛唸經,一副和藹慈祥的老太太樣子,要知道她當初可是跟著常遇春在強盜窩裡混生活,還帶著個拖油瓶的弟弟。
心不狠在亂世就活不下來,更不可能在常家第二代挑不起大梁的時候還強撐著門楣不墜。
常森繼續說道,“允熥多半是要讓人出海,我是不知道他如何想的,只管辦事就行。我抄了泉州蒲氏,找了些人。”
常藍氏有些意外的問道,“泉州蒲氏?陛下此前不是責罰那蒲壽庚導元傾宋之罪”,對蒲氏家族進行了懲戒嗎?”
這個蒲壽庚本來是占城人,後來遷至泉州經營海上貿易,接受南宋的官職。可是他在降元之後,盡屠城內之宋宗室,守泉州三月。
這也讓他在宋元轉變之際顯赫一時,其子孫在元朝亦頗得志。不過這樣的做法引得老朱不滿,他認為蒲壽庚不忠,將蒲家男子全貶為奴,曾經高高在上的家族,最終付出了慘痛代價。
常森就直接說道,“陛下還是仁慈,那蒲氏到底也是不忠,好些都是恐被株連,故相率改姓。有些也不老實,大約還是想著宋元時的風光。這蒲氏本就是海商,豈能是一問三不知?這才多少年,祖上的那些家當全都不記得了?”
常藍氏也明白了,隨即說道,“那是欠收拾,你要是不會用刑,就去求求陛下,讓錦衣衛的人過去審問。那些人是磋磨人的好手,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能給倒出來。”
常森頓時得意起來了,“娘,兒子就是再沒本事,這些還是能想到。允熥要出海、要尋海商,我就在福廣找人。什麼時候出海、沿途有那些番國,那些海商喜歡那些貨,兒子都查的清清楚楚。蒲氏一些不老實的人還想著留些機密以待起復,都給問出來了。”
聽到常森這麼說,常藍氏自然非常滿意,她這個小兒子還是有些長進,還是能夠做好一些事情。
只要能夠做好一些事情就行,不求能夠幫著太孫多大的忙,能出一把子力氣也是好的。
畢竟就算是身份、關係在這裡,真要是一點作用都沒有,那也會慢慢的被疏遠,這肯定不是常藍氏希望看到的。
常升和常森也明白這些道理,他們也知道自己的本事低微。可是要說踏實辦事肯定沒問題,只要是朱允熥這個皇太孫安排的事情,他們都能做的不錯。
開平王府這邊看起來氣氛不錯,畢竟常森這個常三爺回來了,也算是一家團聚了。
而在文華殿裡,氣氛看起來就是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地方了。
朱允熥表情嚴肅,問道,“聽聞你國國主自稱為皇?”
黎元澄立刻跪下,有些惶恐的說道,“太孫殿下明鑑,我安南雖有王系更變,國號大越。只是臣等一直謹記蒙受趙宋賜國名安南。”
這話朱允熥也就是聽聽而已,現在安南是陳氏安南,此前是李氏安南,他們曾經在北宋時期因為北宋疲勞應付遼和西夏,無暇顧及西南,李朝的入侵強度一次次增加。
甚至還發生過攻破北宋欽州、廉州、邕州等地,在兩廣之地屠殺數十萬人,並俘擄民眾而回。
也就是被郭逵、趙卨打敗,這才求和。
不過現在這筆賬不好算,安南那邊李朝被陳朝取代,陳朝眼看著就要被篡國了。而現在的華夏呢,北宋沒了、南宋也沒了,甚至蒙古人都被趕回了漠北。
所以現在要翻舊賬,這肯定還是稍微有些牽強了。
就算是以朱允熥的厚臉皮,也是不好意思用這樣的一些藉口和理由。
而以後想要以後對安南用兵,還是可以去找其他的一些藉口和理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朱允熥可以輕鬆的找到很多的理由,尤其是新鮮著的安南國內證據不穩,那也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所以完全可以多點耐心,在合適的時候再去考慮一些事情,這也就足夠了,其他的不用多想。
朱允熥看著黎元澄,繼續說道,“本宮聽聞在安南,汝父廢立、弒殺國主,可有此事?”
黎元澄面不紅心不跳的說道,“殿下明鑑,此乃汙衊之言。廢立舊主之事,此乃太上王決議,和臣父無關。”
朱允熥對於這些實際上也不是特別在意,不在意陳廢王到底是誰殺的,因為那對於大明來說不算特別重要。最主要的還是隻要找到一個話柄就好,在合適的時候提出來這些,這自然也就是有了足夠的效果。
至於和黎元澄溝通沒有障礙,這實際上也沒什麼問題。哪怕黎元澄有些口音,但是問題也不大。
不只是高麗一直都是用漢字作為正式的文字,安南記錄歷史也用的是漢字,對於這些王國的顯貴來說,學漢字、懂漢語,這也是標準的配置之一。
朱允熥也沒有多糾結一些事情,簡單的召見黎元澄、稍微問了點事情,這也就行了。
朱允熥隨即看向道衍,說道,“明日領安南使臣去大營,看看我大明火器。”
道衍立刻接旨,而黎元澄心裡一哆嗦,可是也沒有多想。原因就是這樣的事情,也算是比較常見的事情了,不值得大驚小怪。
藩屬國朝覲的時候,時常也會被安排著去見識一下宗主國的兵威。最多也就是現在的黎元澄看起來待遇一般,只是讓一個不算官階特別高的大臣帶著過去而已,只是稍微見識一下大明的兵威而已。
黎元澄心裡想著什麼自然也就不得而知了,到了大明這個宗主國,他實際上也根本就沒有更多的選擇權。對於很多的事情,他現在也只能是老老實實的聽從安排了。
等到黎元澄離開,道衍就問道,“殿下,明日臣領此人檢閱京營,是不是該以神機營為主。”
朱允熥也直接點頭說道,“自然如此,你也聽聞了此人擅制火器,你設法試探一下,看看這人到底是不是有些真材實料。”
道衍自然也就明白了他應該去做什麼,對於這件事情他心裡也確實是有著那麼一些好奇,想要知道那個安南權臣之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擅長製造火器。
畢竟關於黎元澄擅長火器的傳言,不只是任亨泰在奏報,錦衣衛那邊也是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那自然也就值得大明的君臣們稍微重視一下了,優秀的才人到底是受歡迎的。
甚至這個黎元澄能夠來到大明,這本身也就是任亨泰等人的要求,算得上是軟硬兼施才讓黎元澄作為使臣來到了大明。
朱允熥安排好這些事情,自然也就是需要繼續去處理其他的一些事情,這位大明的皇太孫現在也有不少事情要做。
“明天讓我三舅入宮。”朱允熥就開口說道,“他帶回來的那些人看著安排,還是由五軍都督府差人去接人。”
道衍就回答說道,“殿下,這一次帶回來了不少水手、海商,若是朝廷急用,也需發往太倉。”
朱允熥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說道,“甄別一下,看看這些人到底有多少本事。大明是需要有本事的水手,我的船隊更缺,看看這些人到底能不能為我所用。”
能夠為朱允熥所用,那自然也就是最好不過了。要是沒有足夠的能力,以這些人的出身和經歷,估計也就不會有什麼比較好的結果了。
不是朱允熥弒殺,而是這些人本身身上都不算乾淨。要是沒有足夠的本事,最好的結局就是繼續按照原本的奴籍繼續生活。
而那些海商要是沒有點覺悟,私通海外就是一樁重罪,那就不只是本人被正法那麼簡單了。
所以說想要改天換命等等,還是需要拿出來一些真才實學才行,要不然一切自然也就變成了空談,命運也沒辦法自己去做主了。
想想看,很多的事情也確實是需要進一步的抓緊了,需要提升效率了,爭取今年就開始努力,明年能夠初步的見到一些成果。
畢竟明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年頭,哪怕朱允熥不會刻意的去追求祥瑞,不過還是希望能夠多點好的消息。
喜事,沒有人不喜歡。
振奮人心的事情,那自然也就是更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