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多心
五天的休沐結束,自然也就是再次迴歸到正常的模式了,就是要開始準備新一年的政事了。
升殿後百官開始按照排序開始奏報政事,這也就是一次常朝,對於朱允熥來說也沒有過多需要擔心的事情,沒有因為五天的假期就耽誤很多事情。
朱允熥耐心的聽著一些奏報,有些事情當即決斷就好,而這樣的一些事情其實不算是特別難以處置。
哪怕大權在握、皇權高度集中,不代表朱允熥就是什麼事情都做,有些事情就直接交給六部官員、五軍都督府處置,這也是他們存在的必要。
在下朝後,朱允熥也沒有客氣,將刑部尚書暴昭、戶部尚書鬱新和工部尚書嚴震直叫到武英殿,這顯然也是有大事要發生。
與此同時,潁國公傅友德也是跟著過來了,看似是稍微有著一些格格不入,只不過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允熥開門見山的問道,“眼看著運河就要開工疏浚,錢糧、兵馬、役夫等現在準備的如何了?”
鬱新趕緊開口說道,“回陛下,戶部已經調撥出十萬兩白銀,一應的物資、供給等準備齊全了,疏浚的事宜絕不會耽擱。”
這就是戶部的態度,為了這件事情戶部也早就做了準備,他們也知道皇帝的意思,所以一點都不會耽擱。
這也是因為大明現在的國庫裡還是稍微有些盈餘,在承康皇帝都捨不得因為登基大典多花錢的時候,戶部這邊的壓力自然也就是笑了不少。
暴昭也沒有絲毫猶豫的回答說道,“回陛下,刑部已令各地州府將罪囚押解至運河段,交由各地官服、衛所看管。”
刑部安排這些事情也正常,哪怕朱允熥登基大赦天下,可是不代表所有的罪犯都可以直接出獄,這些罪犯也不會只是安排在監獄裡等死。
這也是重要的勞動力,尤其是一些比較危險的工作,實際上還是用重罪犯去做。
這不是什麼人道不人道,在生產力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很多的工作就是需要人力去做。
朱允熥滿意的點頭,笑著開口,“這就好,疏浚運河本就是繁重的事情,必然是要準備足夠糧食、材料,要準備好足夠多的人手才行。”
人挑馬馱,這就是疏浚工作的最主要方式,其他的顯然也不用多想,也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先進的工具,這就是曠日持久的工程。
嚴震直這時候也開口說道,“回陛下,已有三萬役夫發往陳都督處。”
役夫,這就是疏浚工程的主力軍,這三萬人再加上北方的一部分罪囚,都是交給陳瑄來管理,這是負責疏浚北段運河的工程。
嚴震直繼續說道,“尚且有三萬役夫於杭州至鎮江處,淮安處有三萬役夫疏浚、開挖裡運河。”
一共徵調十萬役夫,聽起來好像是非常多的人數,可是這也根本不算什麼。
當初修建應天府皇城、城牆的時候,發動的役夫、士兵是超過二十萬人,現在這幾萬人看似是不值一提的。
當然要說和動不動就組織起來的十幾萬、二十多萬大軍,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役夫到底不是士兵,這裡面還是有著本質的一些區別。
而且這九萬人是可以相對長期在運河工作的役夫,這也是第一批人。在這批完服完徭役之後,再有九萬人去替換這些人。
不會過多的影響這些役夫的生計等,但是也不會耽誤朝廷疏浚運河的重點項目。
朱允熥隨即看向傅友德,嚴肅說道,“疏浚運河是利國利民之事,只是也怕有貪官汙吏、圖謀不軌者,潁國公也該明白其中厲害。”
傅友德自然明白其中的厲害,隋朝開挖大運河導致農民軍起義,讓原本看似處在盛世的隋朝二世而亡。
元末自然也是不用說了,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就是在趁著賈魯開河的時候挖出來獨眼石人,轟轟烈烈的元末紅巾軍起義就如火如荼的展開。
說起來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當初就是在潁州起義,傅友德就是加入了呼應韓山童等人的李二,這也是早起的紅巾軍參與者,比老朱資歷還深。
更久遠的來說,所謂暴秦也是有著沉重的徭役等導致大澤鄉起義。隋朝開通大運河、元朝治理黃河,先後丟了江山。
朱允熥嚴肅說道,“潁國公德高望重,務必盯緊了各地衛所,不得要凌虐役夫之事。各地衛所多少也會派將士疏浚、看管,你去管好了。”
傅友德沒有任何意見,“臣遵旨。”
雖然現在的傅友德不能去打仗了,不只是功勞高,也是因為歲數大,但是發揮餘熱的地方顯然不會少。
這不就是又給這位潁國公找到了差事麼,十萬人的大軍都可以指揮,十萬役夫等等倒是不用擔心太多,畢竟還有各級衙門幫忙管理。
疏浚大運河的工作刻不容緩,這些重臣們也能夠看出來皇帝的態度,剛登基不忙著其他的事情,首先在意的就是疏浚運河、改善民生。
也可以說是在加強南北溝通,這位承康皇帝對於北方的民心一直都非常重視,用各種辦法在不斷的加強管理、籠絡民心。
這肯定是好事情,作為大明的重臣,鬱新等人自然也能夠看出來南北方的發展不均,也明白北方到現在民心都未能完全歸附。
所以哪怕有些時候會有一些南方人覺得皇帝偏袒北方人、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但是作為大明的天子,重新將南北民心凝聚起來非常重要。
起碼要做到讓北方的人認同他們是漢人得身份,而不是覺得南方的漢人就是南人,和他們不是同一民族。
大明開國三十年了,今年就是第三十一年,對於朱允熥來說,這項工作依然任重道遠,還有很多進一步去完善的地方。
等到鬱新等人離開武英殿,梅殷就被傳召過來了。
“此前安排陳瑄等人疏浚北地運河,你務必要盯緊這事。”朱允熥直接安排說道,“役夫調配等自有朝廷安排,沿途屯田衛所換籍之事你盯牢了。”
梅殷對此心裡有數,讓屯田衛所的一些士兵去參與疏浚北方河段的運河,不只是因為人力不夠,這也是直接將一部分人換成民籍。
到時候就是充實北方,尤其是北平附近的百姓人數了。這些屯田衛所的人,對於大明的認可度顯然比起北方人更高。
梅殷也開口說道,“陛下,臣謹遵聖諭。”
“這些都是大事,我不放心其他人去做。”朱允熥嘆氣說道,“疏浚運河之事歷來都是苦差事,也容易起一些動亂,對此你該心裡有數。”
梅殷想了想,還是開口了,“陛下,臣定當巡檢,不讓酷吏凌虐役夫。還請陛下降旨,調查廠衛協助臣辦好此事。”
雖然梅殷到了北平,手底下也會有些官員,只是很明顯有些工作不適合那些明面上的官員、差役等,還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的這些探子更加拿手。
朱允熥也不猶豫,笑著說道,“好,還是姑父想的周到。我一會下令,讓蔣瓛將一些人手交給你。”
梅殷對此沒有太大的負擔,他本來就是老朱最喜歡的女婿,外戚、勳貴的屬性都非常濃厚。現在給他塞去文官系統,很有可能就是陛下在摻沙子。
作為封疆大吏,還是北平布政使司的二把手,到時候身份就更加的特殊了。
也根本不用懷疑的,皇帝讓梅殷過去,肯定是安排了一些特殊的差事,對此很多人都是心知肚明,只是不好說破而已。
在梅殷離開武英殿之後,蔣瓛來到了武英殿,“安排一些人去駙馬都尉手下聽令,務必盯緊了疏浚運河的事情。但凡有貪官汙吏作惡,立刻報到朕跟前。”
蔣瓛有些激動,連忙跪下,“臣遵旨。”
蔣瓛激動的理由很簡單,這麼大的工程,肯定少不了一些貪官、少不了一些酷吏,或者是一些人想要趁此機會搞出來一些事情。
這就給了錦衣衛的機會,蔣瓛心心念念惡就是錦衣衛開國之初的風光,那可謂是天子鷹犬,不要說文官了,就算是勳貴都對錦衣衛非常忌憚。
“不只是北平那邊,杭州這邊也是要盯著。”朱允熥繼續安排說道,“錦衣衛可以查,但是不可以判,明白嗎?”
面對皇帝銳利的眼神,蔣瓛心裡一哆嗦,“臣遵旨!”
錦衣衛是最好的鷹犬、是天子耳目,朱允熥也從未想過要廢掉錦衣衛,哪怕很多人覺得這是暴君才會做的事情。
但是監督百官、監督天下,這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得多單純善良的皇帝才會選擇自廢耳目呢?
到了那時候天子甚至連皇城外的事情都不一定知道,全靠官員奏報的話,那麼離真相就越來越遠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叛軍打到了應天府外都不知道。
不過對錦衣衛也需要嚴加管控,這就是條惡犬。繩子稍微松一點,他們就會撲出去咬人,甚至是胡亂咬人。
蔣瓛顯然也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北鎮撫司的那些人可就是等著錦衣衛犯錯呢,現在大明的特務機構可不只是錦衣衛一家獨大。
哪怕錦衣衛的人更多,哪怕他們的底蘊更深厚,甚至北鎮撫司的一些人都是曾經在錦衣衛效力過的,但是蔣瓛可不敢過於大意。
一旦失去了天子的信任,他這樣的天子鷹犬就很難有一個好下場,這一點他比誰都心裡清楚。
既然蔣瓛清楚該做些什麼,朱允熥也就不會多說什麼,響鼓不用重錘。這幾年他對蔣瓛比較滿意,暫時沒有打算換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的打算。
蔣瓛也確實是老資歷了,最早跟著毛驤。在老朱手底下、朱標手底下都得到了重用,到了朱允熥這裡依然是在錦衣衛地位穩固。
這麼好一條看家護院的惡犬,確實沒必要急著換,這就是朱允熥的看法。
在蔣瓛離開後,朱忠就被叫了過來,“臣叩見陛下。”
朱允熥就直接安排說道,“疏浚運河的事情你也盯著些,抽調些人手兼顧此事就好,情報收集、監督百官的事情也別耽誤了。”
別看錦衣衛和北鎮撫司看似是職能有些重疊,好似也是有那麼些互相提防等等,但是他們的工作還是稍微有些區別。
雖然都有監督百官、互相制衡的意思,但是錦衣衛的情報收集更多針對大明境外,北鎮撫司對大明境內。錦衣衛監視百官,北鎮撫司重點看顧宗室。
所以即使看起來是有著一些資源浪費等等,那也不是絕對的事情,本身也就是有著互相的制衡,做好自己的工作重點也就行了。
朱忠是個聰明人,他本來就是功臣之後,因為朱允熥的原因得以被重用,和昔日的上司蔣瓛現在都平起平坐了。
所以該做些什麼,他比誰都清楚,也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些什麼來保證自己現在的地位。
等到將這些事情給安排好,朱允熥倒是覺得自己挺累了。明明就是疏浚運河這麼一件事情,前前後後要安排這麼多任務,當個皇帝果然不輕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他想要將一些事情給儘可能的辦好呢,真的要是不負責任當個垂拱而治的皇帝,那倒是輕鬆,不過那可不是他的追求。
朱允熥看向道衍和夏原吉,問道,“疏浚運河的事情你們也都是在跟進,朕的這些安排可有什麼不足之處?”
道衍立刻開口說道,“陛下,北地可以燕王、周王為使,南段可以吳王殿下為使,巡查各處。一來彰顯天家恩德,二來震懾諸官。”
不給實權,但是讓一些宗室藩王去視察,甚至是掛個名等等,這確實算得上一石二鳥之計。
倒也不用擔心這些藩王的威望增加等等,手裡沒有實權的藩王,就是為皇帝在辦事。
收攏民心、震懾一些不安分的人,看起來也確實有必要讓宗室諸王承擔起來一些責任了。
畢竟此前一直都是有著一些藩王承擔各種各樣的重任,大明開國以來,還真的沒有出現宗室諸王被完全閒養的,他們可以做的事情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