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叢中一回首 作品
第397章 政治即妥協(第2頁)
故而大宋朝開國以來,舉辦了一百一十八次科舉考試,共錄取了進士六萬一千人。
而當今趙官家上臺後,改革科舉,考生需要先通過縣試,再通過州一級別的府試,然後是省試、殿試,即多了一級縣試,而對於通過縣試的學子,民間就開始俗稱為秀才。
所以王倫得綽號“白衣秀士”,就是指他通過了縣試,但仍舊還是白身,不曾做官。只是江湖好漢們多不理解,只以為王倫喜穿白衣,實際上王倫穿灰色衣服反而更多。
至於蔣敬,若他有心科舉,能夠連續五次都能考中舉人,按照大宋朝的制度,那也是可以成為進士,從而做官的。只是蔣敬對科舉也沒了信心,就此流落江湖。
因為錄取的進士太多,所以大宋朝的“冗官”問題就出現了,但不管是寄祿官還是職事官,大宋朝都奉行“高薪養廉”制度,比如當今趙官家政和年間,就下詔,以九品官階為定,一品官有百頃土地可以免稅,九品官則有十頃。
因此在大宋朝,國家朝廷財政收入,主要就面向著佔據不到一半土地的自耕農,佔據一半以上土地的官員、大地主階層,也只需要繳少量的稅務。
王倫在登州推行土地改革,就是對大地主階層動刀,這一刀砍得有點兒狠,為了儘可能平息這一階層的怨氣,王倫除了靠殺人立威之外,還得尋求其他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大量減免附加在土地和商業行為上的雜稅,將多種雜稅合併,前後減免了四十多種雜稅。
由於登州已經不存在冗官、冗兵問題,王倫這麼一計算,發現他改革後,登州的歲入,理論上竟然與改革前大致等同,這就意味著貪汙、三冗問題,消耗了本該屬於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還要多!
這尼瑪難怪北宋要崩盤啊,難怪范仲淹、王安石先後推行新政和變法,王倫當真是對大宋朝的觀感,隨著他了解的越多,就刷新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