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王倫結婚(第3頁)
故而兩漢多酷吏,因為民間多有這樣家族男子眾多、人口繁盛的右姓豪強,對於官吏治理地方的阻力很大。
而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目的就是削弱這種宗法宗族,使得百姓形成原子化的家庭,從而方便王朝的統治。
但到了漢朝,儒家學說開始佔據主流,就出現了新的宗族,即以經書傳家,某個讀書人通過學習,掌握了儒家經典中的某一部,也就擁有了對經典的解釋權,在漢朝以來,也就是掌握了做官的權力。
這些大儒們自然是要收弟子的,而且弟子並不侷限於本姓本家,於是在兩漢察舉制的加持下,這些家族就在曹魏時期轉變為九品中正制度下的世家門閥。
故而這一時期的宗族,雖然仍舊講血緣、姻親,但又多了一層社會關係,那就是師徒關係,通過世家門閥的內部聯姻,就始終在整個社會的生態中佔據中高層的位置。
黃巢起義、朱溫代唐,以及五代十國的亂世,徹底將世家門閥清理乾淨,而且是從物理意義上的掃除與消滅。
到了大宋朝,由於商業的發達,百姓流通於城市和鄉村之間,家庭原子化的現象就愈發明顯,科舉制的成型,也徹底消除了世家門閥形成的土壤。
但是我大宋朝嘛,文人士大夫喜歡復古,覺得我“士”就是要比你們“農工商”高級,該如何區分呢?
張載、程頤兩位理學大師就提出了恢復宗法制度,這樣就可以整合社會、醇厚民風,解決社會矛盾、鞏固統治根基。
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兩位大師又提出了立宗子、立家廟、立家法。
於是文壇領袖歐陽修、蘇洵開始私人修撰族譜,而魏晉以來,族譜都是官方來修的,通過私人修族譜,就能夠知道本姓本宗的起源。
范仲淹則早一步開始了立家法,於是家法也在大宋朝的文人士大夫階層流行開來。
總之,一直存在到現代的中國式宗法宗族制度,就在北宋開始出現並逐漸成型。
王倫不希望找一個宗族旺盛的女子為妻,歷朝歷代都在防備後宮干政、防備外戚,他這樣有想法的人,肯定也是要避免的。
所以似明朝那樣,選一個小門小戶人家出身的女子為妻,也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