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教導打槍(第2頁)
後又因為委員長對於該槍提出了很多改進方法和要求,所以最終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大家可以看到槍身機匣上打上“中正式”印記。
採用了德國毛瑟“標準型步槍”(毛瑟1924式步槍)在我國授權生產版本,使用7.92x57毫米尖頭形毛瑟槍彈,彈倉容量內藏式彈倉5發,射擊初速810米\/秒,當然中正式步槍的子彈,可以和捷克式輕機槍和民二十四式重機槍的子彈通用。
中正式步槍全長1110毫米,槍管長600毫米,刺刀長575.5毫米,加上刺刀全長1.6米, 值得注意的是,中正式步槍的長度比小鬼子的三八大蓋步槍加上刺刀後,短10釐米。
所以大家在與小鬼子拼刺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能不拼刺刀,則不拼,能用子彈射擊最好,畢竟中正式步槍的子彈是7.92毫米,殺傷力大,一旦擊中目標非死即傷,所以射擊威力比三八大蓋步槍強。
反觀小鬼子使用的三八大蓋步槍,採用的是6.5毫米的子彈,雖然射程遠,穿透力強,但殺傷力並不大,當然只要不被命中致命部位。
中正式步槍的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為1000米,實際上沒有那麼高,有效射程為450米左右,與三八大蓋的有效射程基本差不多。
畢竟按照實際測試,400米外的距離看人,也只有衣服釦子大小,所以在沒有添加瞄準鏡的情況下,很難打中目標,只有快速接敵近400米以內,才能對敵人進行有效射殺。
首批中正式步槍是1935年由兵工署第十一廠生產,也就是所謂的鞏縣兵工廠製造,成為國軍的制式步槍,後來逐漸取代各大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八八式步槍。
就在陳振華和馬國明分別完成了雙方各自的教學之後,馬國明邊讓那25名已經熟練掌握了中正式步槍的士兵,一邊一邊操練那23名沒有摸過三八大蓋步槍的士兵。
最先不是讓大家練習射擊,而是練習射擊操作流程,直到那23名士兵略微掌握了三八大概步槍的射擊流程後,馬國明和陳振華才結束了對他們的操練。
當然,馬國明和陳振華今天都不打算教導那48名新兵來開展實彈射擊,因為他們的操作步驟還不是非常熟練,此時給予他們實彈射擊完全是浪費,所以在天色沒暗之前,邊結束了今天的學習。
當然那25名官兵則被馬國明直接帶走,向上官連連長那裡去上交任務了,而這23名官兵,則被陳振華帶著,從西八字橋下邊的戰壕當中,一人一袋麵粉,揹著往臨時彈藥庫急行軍走去。
而陳振華,則揹著兩袋麵粉,同時拿著2個空的彈藥箱子,走在23人的前面,這也是陳振華教導眾人,如何到臨時彈藥處來領取彈藥物資的流程等等,更是對這23名不會打槍士兵的鞭策。
就這樣,那23名不會打槍的官兵,跟著陳振華,一路來到了臨時彈藥庫,由於大家和陳振華還比較陌生,所以一路上,並沒有過多的話語。
而陳振華的表現,則教導了眾人,畢竟那23名士兵,每個人都是背了一袋,而陳振華背了兩袋,外加兩個空的彈藥箱。
於是第二趟的時候,不用陳振華要求,就有士兵主動背起了兩袋,雖然很辛苦,但是總是一個追求進步,追求強大的表現。
當然,陳振華準備利用7天的時間,將那1500袋麵粉,全部搬運到臨時彈藥庫,從而來去換取大米。
當然,陳振華也將這幾天的戰況全部講解給了他們聽,尤其是最近的戰況,包括從第一道戰壕開始,一直到目前防守戰壕的奪取,陳振華全部講給了眾人聽。
當然,陳振華更多的是給大家溝通,大家齊心協力抗擊小鬼子的根本原因和意義,當然陳振華無形當中,給這23人做了很紮實的思想政治工作。
畢竟前世陳振華也經歷過多次的輔導與培訓,所以現在對於這23名官兵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最為合適的,尤其是這23人射擊水平,目前還很弱,完全達不到上戰場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