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周衛國辛苦訓練裝甲兵(第2頁)
能夠熟練獨立操作坦克的官兵,屈指可數,至今還不足5人。這可憐的數字,在戰爭那硝煙瀰漫、烽火連天的宏大背景下,顯得是那樣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然而,周衛國團長那堅毅的目光中從未有過一絲退縮和畏懼。他以敏銳且獨到的眼光,以及堅定不移的決心,從全旅官兵當中進行了細緻入微的篩選。
他親自走遍各個營地,觀察每一位官兵的表現,考量他們的身體素質、反應能力和學習潛力,最終挑選出了 400 名充滿朝氣與潛力的官兵。
這一舉措,無疑為戰車團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就如同在乾涸的土地上灑下了希望的種子。
周衛國團長深知,要讓這些初出茅廬的官兵迅速成長為合格的坦克兵,需要一個循序漸進且科學合理的過程。他首先著眼於卡車駕駛練習,因為卡車的操作相對來說更加容易和簡單。
在訓練場上,他親自登上卡車,為官兵們示範操作要領,那熟練的動作、沉穩的姿態,讓官兵們心中充滿了敬佩和信心。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每一個決策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明燈,至關重要。周衛國團長的這一安排,是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深思熟慮。
他常常在深夜,對著地圖和資料,反覆斟酌每一個細節,額頭上的皺紋都彷彿刻滿了他的思考和擔憂。
挑選出來的這 400 名戰車團官兵,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他們未來的成長道路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了機遇。
周衛國團長計劃著,讓他們逐一接受坦克操作的輪流培訓。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每一輛坦克的正常運行,至少需要 2 到 3 名熟練的坦克兵。而要培養出這樣的專業人才,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時間和耐心。
在這一過程中,陳振華給予了周衛國團長一定的期望和要求。但他也充分考慮到了當前的實際情況,並沒有提出過高的不切實際的目標。陳振華在與周衛國交流時,目光中充滿了信任和鼓勵,他拍著周衛國的肩膀說:
“衛國啊,咱們目前條件艱苦,但只要一步步來,我相信咱們能行!”
陳振華希望,在目前的艱難狀況下,戰車團能夠進行有限的坦克支援行動。這對於剛剛起步的戰車團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積累經驗的機會。
陳振華更期待著,3個月以後的時候,至少能夠實現 8 輛坦克全員出動。這一目標,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卻為戰車團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他甚至還憧憬著,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看到更多的坦克聯合出擊,形成強大的戰鬥力,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
他常常站在高處,望著遠方,想象著坦克群衝鋒陷陣的壯觀場景,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決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周衛國團長可謂是絞盡了腦汁。他日夜思考著如何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如何提高官兵們的訓練效率,如何解決訓練中出現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