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秣馬厲兵,武器換人才(第3頁)
孔捷政委接到命令,需要先回到獨立團的野馬嶺加強營,完成善後工作之後再進行交接。他馬不停蹄地趕回野馬嶺,以雷厲風行的作風處理著各項事務。
陳大旅長充分利用獨立團提供的槍支、武器、彈藥,積極與 385 旅、115 師、120 師,甚至是八路軍總部進行溝通和協調,成功換取了大量經驗豐富的老兵,為新二團的建設和獨立團的基層指揮員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新二團的建設,陳大旅長親自把關,從營地的選址到訓練計劃的制定,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謀劃,最終新二團的駐地選擇了襄垣縣外的大孫莊,這樣便於和黎城一起面對來自於太原方向的小鬼子。
新二團的戰士們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匯聚在一起,帶著對敵人的仇恨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在訓練中,他們刻苦努力,不畏艱辛。老兵們將自己的戰鬥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兵,大家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槍支彈藥的配備和新兵的訓練工作全部由獨立團承擔。陳振華對此感到由衷的高興,他深知這是獨立團發展壯大的重要契機。
此時,孔捷政委藉機在黎城縣城招募新兵。他在招募現場,認真觀察每一個報名者的神情和姿態,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參軍動機和決心。
新招募的新兵在經過初步篩選後,會均分到獨立團的五個加強營當中。而孔捷政委只帶領部分融合後的新兵,再次前往陳大旅長指定的黎城縣旁邊的襄垣縣。
襄垣縣、平順縣、黎城在地理位置上相互呼應,徹底將長治到黎城一帶的運輸通道鎖定,形成了一個緊密的防禦網絡。
而幾方面的戰士們日夜堅守,加強巡邏,不斷完善防禦工事。他們深知,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在敵人的進攻下堅守住陣地,保衛百姓的安全。
這一次,陳振華也趁機再次擴充了兵力,額外擴充了約兩千五百人。每個加強營都迎來了新的血液,損失的兵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
在這一系列的部署和安排下,獨立團的實力日益強大,防禦體系也更加堅固完善。大家滿懷信心,厲兵秣馬,準備迎接未來殘酷的戰鬥。
每一個戰士都深知,他們肩負著保衛祖國、抗擊日寇的神聖使命,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才能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取得勝利,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和人民的安寧。
在黎城加強營的建設過程中,周衛國和何棟樑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他們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領導能力,逐步克服了困難。
首先是營地的選址。他們走遍了黎城的各個角落,綜合考慮地形、水源、交通等因素,最終選定了一處易守難攻的高地。